6月6日,美國廉價太陽能聯盟(CASE)呼吁美國與中國政府應共同合作避免爆發“毀滅性”的全球貿易戰。與此同時,一份分析報告稱,征收關稅對于保護歐美制造商免于來自中國企業的競爭,這已為時太晚。
CASE已聯同美國光伏產業協會SEIA、國際半導體設備及材料產業協會SEMI呼吁兩國政府開展對話,避免反傾銷訴訟案轉變為“全球貿易戰爭”。
“除非保持頭腦冷靜,否則美國光伏企業可能面臨比上月美國征收30%關稅更直接或間接的傷害,”CASE總裁Jigar Shah表示:“已有中國多晶硅企業正意圖對美國多晶硅制造商征收報復性關稅。”
杜邦電子與通訊公司總裁David B. Miller補充道,貿易往來必須做到自由及公正,這一點非常重要。同樣重要的是,各國解決貿易爭端時必須將危害性降至最低。
回溯至5月,SEIA發布聲明,呼吁“達成互惠且令雙方滿意的解決方案”。SEIA總裁Rhone Resch稱,當下光伏產業貿易沖突不斷升級,中美政府必須立即共同努力達成令雙方都滿意的解決方案。雖然貿易救濟制度是全球貿易體系的根本性原則,但合作與協商同樣是根本性原則。
為時已晚
Lux Research分析師Matt Feinstein認為,美國或歐洲向中國征收關稅的行為無益于拯救兩國自身的光伏制造企業。Feinstein解釋道,中國已優先發展光伏制造產業,而關稅無法力挽狂瀾。
他表示:“破壞已經是事實。我們已經看到美國和歐洲發生的事情。Q-Cells已經申請破產,REC已關閉工廠,First Solar也已關閉德國工廠,因此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中國策劃的,而且中國仍在繼續制定五年計劃。”
談及光伏貿易爭端或許將移至歐洲時,Feinstein表示,這將對光伏與其他傳統及可再生能源的競爭性產生影響。這將帶動成本上漲,并且前期資金成本是平準化能源成本(LCOE)的主要決定性因素,而LCO是光伏與其他能源類型進行橫向比較的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