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元旦剛過,北京東方家園建材超市關店的消息讓本來就不溫不火的家裝市場更為冷清了幾分;幾乎在同一時間,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消息,在國內建筑裝飾裝修材料抽查中,一些知名品牌因甲醛釋放量不合格等原因榜上有名……
這些巧合絕非偶然!家裝行業亂象叢生,從達芬奇家具造假,再到家裝污染,這兩年,關于家裝的新聞事件層出不窮。一方面,高房價促使房主對用血汗錢換來的房子格外看重,絞盡腦汁想著如何裝修好;另一方面,市場看中這一需求,急速擴張,最終導致監管失衡。
“裝修一回掉層皮”,已經不僅僅是業主體力上的支出,更多的是與家裝市場中的家居企業、裝修隊、開發商甚至其他業主之間斗勇、斗智、斗爭的心酸過程。
今天起,光明網-產經觀察頻道將推出家裝行業黑幕系列報道,通過業主親歷講述,挖掘家裝市場背后各種貓膩、潛規則、黑幕。
窩心的雜牌櫥柜:開口閉口就是錢 不掏就翻臉
“你這個得包管,再交900元;不包,我們就不做了。” 看著眼前這位“理直氣壯”的工人,張女士的氣不打一處來。
事情還要從一個多月前說起。
北京的張女士家最近正忙著裝修新房子。本想為家里選一個像模像樣的櫥柜,最后在十里河家裝市場選定了一家。五十多歲的張女士對這些家裝行業深懷警惕之心,生怕對方有胡亂加價的情況。于是,她特意在討價還價的時候詳細詢問除了交的欠款,會不會有其它額外收費。
“免費安裝,絕對不會給您收費的。”看到櫥柜銷售一臉認真地保證,張女士才放了心。
結果,怕什么還就來什么!
苦苦等待了二十多天后,櫥柜廠家工人上門測量、設計。一開口,便是要交錢。
“臺面開孔一個100元,一共兩個,櫥柜面加寬要交450元,包水管暖氣管要900元,阻尼一個加80元,水槽封膠50元……”看著工人一邊說一邊用手在紙上計算,張女士心里開始打起了小鼓。
“我大概一算,光是工人說的這幾項就得近2000元。這還叫不額外收費?”張女士對光明網記者一談起櫥柜的事,就一肚子委屈。給銷售人員打電話,對方說安裝工人是廠家的,跟他們不是一個部門,他們也決定不了。
“包管太貴了,我們不用這個。”
“那我們做不了這單子。”
看著測量工人一臉的不愿意,張女士氣不打一處來,又怕自己單方面毀約已經交了2000元的定金就退不回來了。
“唉,沒辦法,誰讓咱不是名牌呢!”在張女士看來,因為在建材城選了一款并不是名牌的櫥柜才導致了她現在嘗到的“苦果”。
傷心的名牌櫥柜:房子都裝完了它還沒完 有完沒完?
不過,名牌櫥柜就沒有問題了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國內知名櫥柜廠家,又有國內著名影視明星代言的一款櫥柜,就給劉佳(化名)家帶來了更多的煩惱。
“就是覺得這是個大牌子,質量和服務肯定是跟價錢成正比的,所以就選了他家的。”劉佳說,早就知道裝修里面貓膩多,平時她跟老公工作又太忙,就想多花點錢,買個名牌,圖個省心。結果沒想到,今后發生的一系列事情,讓他們的一次次撕碎了他們對“名牌”的信任和喜愛。
“從設計師開始,我就覺得設計水平和服務態度都不咋地。”劉佳向光明網記者詳細介紹了他們遭遇的種種極品事件:9月初,劉佳在這家櫥柜廠預定,并現場交了一萬元定金;十月,櫥柜設計師上門設計。“本來櫥柜設計師都是要測量兩次的,第一次是貼磚之前,初測;之后貼完磚,包完管之后第二次測量,設計。”劉佳說,她打聽了幾家購買其他品牌櫥柜的鄰居,人家都是第二次測量后才交全款,但是他家的卻在第一次測量后就被要求付清余款。“這一延米好幾千的櫥柜,差一點就差幾百塊錢。我這第一次就讓交全款,肯定是虧了。”
不過,忍字為先的劉佳還是依了對方。她沒想到,更嚴酷的考驗在后面。
“先是過來之后貨不對板,換了之后才又來安裝的。然后又說水槽后面沒有背板,這個我忍了,又告訴我墻上帶插座的櫥柜后面就背板,后來打電話要求來裝才給裝上了。”剛開始劉佳有點生氣。誰知,背板搞定了,臺面又出問題了。“臺面轉角的地方,我們要做成一邊高一邊低,結果高的那邊就懸空了,長期這樣下去,臺面肯定會變形開裂。”又是一個多月的溝通,對方才答應在高的臺面下加了一塊支撐板。
不過,噩夢還遠遠沒有結束!
“柜體剛裝上一個多星期,封邊就開裂了,工人用點502就給粘上了。” “水盆剛剛用了一次就有了黃色的漬跡,怎么也擦不掉,根本就不像廠家說的是不銹鋼的。”
“最可氣的是,說是出于通透性考慮,給我家櫥柜設計了一個玻璃門,為此我又額外花費了幾百元,結果他們做錯了,壓根不是我要的樣式,經過多次交涉,到現在兩個月過去了,都沒給我換回來。”劉佳氣憤的說,每次催促對方趕緊送玻璃門,對方都以廠子太大,工廠在廣東,物流慢等理由回復她。
整整兩個多月,劉佳家一百多平米的新房已經裝修完畢,但這最早安裝的櫥柜卻還沒裝完。
牛氣客服:微博維權才回復 網上一套背后一套
難道裝個名牌廠家的櫥柜真的比裝修一幢新房還難?客服就沒有個說法?
“之前聯系設計師,都是推脫,最后幾次還是因為我發了微博,他們才重視起來,找人跟我聯系的。”劉佳說,前后兩個月,她幾乎每周都會給廠家打一次電話。“剛開始客客氣氣的跟他們說不行,急的我發飆就管用了,后來發飆都不行了。”劉佳說,無奈之下,她只好求助網絡,沒想到廠家很注意自己的“形象”,立刻有客服人員跟她聯系。
“她們有客服在網上回復我,看似很熱情,說馬上解決啥的。”劉佳說,到了現實中,給對方打電話還是拖拖拉拉,支支吾吾,各種困難。
“出了問題,感覺他們第一時間不是想著怎么解決,而是能拖就拖。實在拖不過了,才派人來看看。”劉佳分析,造成這種情況,跟廠家管理混亂有關。“前后就這么點事,我就聯系了他們廠家四五個不同部門的人,而且工人時間觀念很差,從來都不能在約定時間上門,還說:讓我不要把氣撒在他們小工身上之類的話,完全不顧及自己所代表的品牌形象”
其實,像劉佳遭遇的這種情況,她們小區還有很多家。光明網記者隨便在小區里走訪了幾家同樣該品牌的櫥柜,大多數都存在設計師測量出錯,安裝時貨不對板的情況。
“我家安裝的時候工人還把廚房(廚房裝修效果圖)墻上的瓷磚打破了,到現在也沒給個說法。”小區里另一家買了同品牌櫥柜的業主也是有苦難言。
記者探訪:自稱進口人造石、環保板 銷售人員滿嘴跑火車
其實,櫥柜的貓膩遠遠不止這些。光明網記者走訪北京集美家具、十里河家居、居然之家等幾家大型家居市場的櫥柜商家之后,發現了更多待解謎團。
首先,是櫥柜的臺面。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櫥柜的臺面除了簡單的石英石、不銹鋼之外,人造石和大理石也是不少業主的首選。尤其是人造石,不同的品牌、質量價格差別懸殊。
在十里河家居市場,一款被稱為“美國杜邦”牌子的人造石因干凈、光滑的外形格外吸引客戶。不過,相比其他產品,價格也高出了幾倍。記者走訪了十余家店面,發現每家的“杜邦石”款式幾乎都一樣,價格相差從幾十到幾百不等。一些知名品牌,甚至差到每延米近千元。
但是,銷售人員們都自稱本店的臺面才是真正的“杜邦石”,而其他人家的都“不敢保證渠道和質量”。而當記者向對方索取相關證明時,所有的銷售人員又都“集體沉默”。
之后,記者又在櫥柜的面板方面發現了問題。鑒于業主們對環保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少店家都打出了“露水河板”、“艾格”板的口號,以顯示自己產品的環保功效。不過,隨后記者在網上搜索艾格板材的特許經營店,并沒有發現其中的幾家。
當然,除此之外,記者還發現了諸如質保期限不明確、配件價格要價高等諸多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