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五條”調控政策滿月,各地樓市成交量下滑,但土地市場卻是一片火熱。業內人士認為,房企對中長期樓市普遍看好,今年土地交易仍保持熱度。但同時也提醒房企,高價拿地不太可取,建議仍應保持理性拿地的態度以防年中政策加碼。
多地5月或迎推地高峰
在加大土地供應的政策要求下,多地將在5月份迎來土地供應高峰。 北京市土地儲備中心信息顯示,截至9日,北京供應的經營性用地達12宗,包括商業金融、混合公建、住宅等,總建筑面積達到90.54萬平方米,集中在大興、通州、豐臺、門頭溝等區域。
包括世博片區土地出讓在內,上海5月將有總共21幅經營性土地出讓,合計出讓面積為41萬平方米,累計起始出讓金額高達117億元。
據廣州市國土局信息顯示,5月廣州掛牌的土地項目達15宗。更值得一提的是,5月6日舉辦的廣州白云同寶路土地拍賣會上,萬科、中海、保利、招商、綠地等15家房企巨頭經過200輪的激烈爭奪,佳兆業以18.68億元的總價摘走該地塊,而其25597元/平方米的樓面價,刷新了該區域單價地王的紀錄。
二三線城市亦是如此。杭州近期也公布了共45宗的推地計劃,預公告土地面積為1941畝,可建面積接近372萬平方米,刷新了杭州歷次推地規模的紀錄。
根據檢測數據顯示,4月土地供應量達今年以來最高值,全國重點城市供應建面高達6176萬平方米,同比上漲45%,環比上漲24%,其中廣州土地供應量環比上漲101%,同比上漲252%,深圳供應量突破了20萬方,而今年3月的供應量平均值僅為3萬方。這些用地大部分將在5月正式入市,進入招拍掛環節,據統計,連云港、杭州、濟南、上海等地都有大批量地塊入市。
業內:高價拿地不太可取
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對此表示,由于一線城市樓市需求旺盛,項目利潤率較高,結合過去幾年的運營經驗,標桿房企可能將戰略重心重新移回一線城市,一線城市土地市場依然是房企競爭的焦點。
他認為,加大土地供應是調控政策的要求,也是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保障,受此影響,5至6月份各地將迎來一輪土地供應高峰。加之絕大多數房企對中長期樓市普遍看好,短期拿地積極性較高,今年土地交易仍將保持熱度。
分析師李瑩則認為,企業高價拿地不太可取,尤其拿地王更存諸多隱患,建議房企仍應保持理性拿地的態度以防年中政策加碼,另一方面,土地市場過熱很可能招致國家層面的重視,多地將會采取限房價競地價或限地價競配建等出讓方式以抑制地價上漲,那么高價拿地后的利潤空間會受限制,對房企控制成本、提升利潤的能力要求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