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的執行, 對7種國標紅木予以國際貿易限制,這也就說明國標紅木的可供加工的更加稀少。而以紅木為材料的櫥柜等家居商品的價格也會隨之上漲,這將給櫥柜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而消費者還得從魚龍混雜的市場中識別真品。
今年6月,最新執行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對7種國標紅木予以國際貿易限制,這意味著可供加工的國標紅木更加稀缺,由此帶來紅木的新一輪價格上漲。而在近期重新啟動的紅木國標修訂工作,有關紅木品種的增減及判定標準的爭論也再次甚囂塵上。
本就存在魚龍混雜、以次充好的紅木市場,國標紅木樹種的增減,無疑將帶給行業發展巨大影響,而傳統意義上的頂級紅木收藏價值會愈顯珍貴。
市場現象 紅木范圍被人為擴大
7月20日,記者來到省城長治路,從長風街至學府街1公里的道路,兩邊就有7家紅木家具專營店。據業內人士介紹,連上大南門、后鐵匠巷等文物古玩商場內的紅木銷售點、黎氏閣等家居賣場的紅木街、紅木館,省城專營紅木家具的店家約有上百家。在紫檀會館,商家3000平方米的營業賣場內,陳設的上百萬元的紅木家具、擺件就達50余套。
已經從事紅木家具銷售十余年的紅木第一樓總經理李君女士告訴記者,簡單地說,紅木就是深色名貴的硬木。2000年5月發布的《紅木》國標中,納入的紅木樹種僅為5屬8類33種。這些樹種的主產地在東南亞,生長數百年甚至千年才能成材,國標類紅木木質硬、有香味,能安神養生。正因如此,紅木的收藏和投資價值近年來不斷快速釋放。
“但是隨著人類的不斷砍伐,33種國標紅木中,許多已瀕臨消失,替代型木材被發現,紅木的范疇不斷擴大。”李君稱,以省城市場為例,紅檀木、非洲酸枝、非洲花梨等硬度不錯、花色不錯的硬雜木也被家具商說成紅木,并慢慢地滲透到市場消費觀念中,但此類紅木并不被文物和收藏界認可。
業界人士稱,省城市場上的紅木家具店數量比5年前增長了至少一倍。像長治路居然之家紅木館經營面積占到高檔家具賣場的一半;南內環橋西的黎氏閣紅木一條街,店家入駐率節節攀升。長治路、學府街、體育路等數家經營才五六年的紅木店,已經成了業界的老字號。銷售市場不斷擴大,但紅木原料卻是越用越少,廠商僅用33種紅木做家具顯然不夠用。
價格走勢 貿易受限 價格全線走漲
資源處于枯竭,由此帶來紅木價格的不斷升級。今年6月12日,最新執行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簡稱CITES公約),對33個紅木樹種中的7個樹種予以國際貿易限制,再度加重了紅木原材的稀缺性,國內紅木由此出現一輪價格大漲。
7種受限紅木中,巴西黑黃檀被禁止進行商業性國際貿易;檀香紫檀、交趾黃檀(老撾紅酸枝)、中美洲黃檀、微凹黃檀、伯利茲黃檀和盧氏黑黃檀(大葉紫檀)6個樹種均須有進出口許可證或者再出口證明書,方可進行國際貿易。
太原第一紅木樓龍騰閣紅木家具館的老板林先生是位福建人,全家幾代人手藝就是制作紅木家具。“交趾黃檀(老撾紅酸枝)、檀香紫檀(小葉紫檀)的價格漲得最快,普遍漲幅達50%-70%。但難得的大料,價格高不可攀。”林先生稱,交趾黃檀(老撾紅酸枝)的家具普遍上漲了50%,現在很少給顧客還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