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建陶企業面臨洗牌,狠抓節能減排方才有望突圍
近期,工信部公布了《建筑衛生陶瓷行業準入標準》,該標準將于2014年4月1日開始實施。新標準將涉及到土地供應、環評審批、能源供給、質量和安全監管、信貸、融資以及相關企業在建筑衛生陶瓷項目投資施工建設與生產運營等方面,對建陶產業的發展進行多渠道、多環節的指導和規范。
不少業內專家認為,《建筑衛生陶瓷行業準入標準》的實施,將提高企業和地區進入陶瓷行業的門檻。對符合標準的行業龍頭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但對中小陶企來說并非好消息,新標準將使建筑衛生陶瓷行業發展面臨更大的挑戰,或將帶來新一輪產業格局變革。
這不是危言聳聽。2013年12月23日晚,金意陶石灣工廠正式停產。而佛山、淄博、高安等產區大部分建陶企業也于12月底停窯,并開展檢修工作,為2014年的生產做好準備工作。事實上,近期東鵬在香港掛牌上市,有業內人士就認為,東鵬之所以未選擇在國內上市,與陶瓷行業屬于高能耗高污染行業、國內陶瓷企業上市獲得證監會審批非常困難有關。在國內,陶瓷行業被冠以“三高”的帽子,其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情況一直為環保衛士所詬病。而各大建陶企業的提前閉窯,與即將實行的行業新標準也不無關系,可以說,在節能減排、環保低碳的社會大趨勢下,建陶企業轉型在即。
其實,只要對這個行業稍加了解便會發現,盡管目前陶企都有相當的治理“三廢”的設備與措施,但仍難滿足社會對環境質量日益增長的要求。傳統企業原有的發展模式已不適應今天的市場環境,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采和對環境的污染與破壞,已經影響甚至威脅到了人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如同業內人士所言,如果企業不順應節能減排、轉型升級的潮流,是很難獲得長遠發展的。對于大部分建陶企業來說,必須加快推進與提升節能減排水平,才有可能在新一輪的產業變革中突圍而出。□ 羅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