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則建議,購買品牌建材最好到大型家居賣場選購。即使在大賣場買到不良產品,商場本身的賠付實力以及運營實力,也能大大降低消費者的維權難度。
3·15家居促銷大促來臨,面對虛實難斷的促銷信息,如何選擇?
新一年的春季促銷又來了,家居賣場和建材品牌火力全開力爭拿下馬年第一戰,“最低折扣”、“買斷單品”、“買家具送家電”、“保價半年”等各種促銷消息閃花了消費者的眼睛。面對應接不暇虛實難斷的促銷信息,消費者如何保持淡定,如何避免掉入優惠陷阱?為你專訪多位業內人士,為你擦亮雙眼。
比價格
數字游戲忽悠你!
在消費者心目中,只要是大賣場的特價品,就可以放心購買。殊不知即使是大賣場,有些促銷也是有小九九的。
在某家居賣場發現,一款原價3146元的品牌馬桶,特價只要999元;一款標價9329元的衛浴套餐,特價僅2999元。然而,一位衛浴經銷商道出玄機。他告訴,衛浴產品的定價和賣價差別很大,也就是說,哪怕是在平時,衛浴產品的實際賣價都是遠低于定價的。“消費者在購買時,不應只看定價,而要比較該品牌平時的實際賣價,才能知道真正的打折幅度。”這位經銷商還說,購買特價產品時要注意產品本身質量。比如,有些產品打折原因是設計過時、工藝落后、存在瑕疵甚至是壓庫存的滯銷品。“購買特價商品時,一定要多向導購問幾個‘為什么’,弄清楚做特價的真正原因。”還有一些特價只是誘餌。一位瓷磚經銷商則稱,很多廣告中的9元仿古磚、8元拋光磚事實上都是限量購買,每戶只享有幾個平方米的價格優惠,超出部分還是要按照市場價銷售,這樣的特價實為雞肋。
有大禮 羊毛出在羊身上!
近幾年,家居贈禮級別也越來越高,早些年買東西送點大米食油如今已拿不出手,F在的贈品動輒名牌家電,抽獎送轎車的也不難遇到。那么消費者是否就從這些贈品上撈回了本呢?其實沒那么簡單。從事過家居營銷策劃的王先生告訴記者,從消費心理來看,很多消費者在購買商品的時候,對其所附贈品的注意力常常大于所購買的商品,甚至有時候左右了消費者的購買需求。所以商家們抓住的恰恰就是消費者的這種消費心理。
可能會有人說:“我的的確確是領到獎品了啊。”錯,行內人會告訴你:羊毛出在羊身上。一位定制家居品牌的負責人告訴,他們參加了某商場的周年慶活動,買滿3萬元產品,就會送出一臺價值大概1800元的32英寸液晶電視機。“但實際上,如果消費者不需要電視,我們在總價上是可以讓利6%的”。用這位負責人的話說,這臺附加的電視機不過是換了個方式由消費者埋單。有些如果沒有電視機需求卻為了這臺電視機而湊單到3萬元的消費者,就更是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