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馬稱報道是傳聞 長春檢測中心是“幫兇”
今年的央視“315晚會”曝光了海馬汽車與吉林某汽車檢測機構勾結,人為降低車輛油耗數據。據東方財富網了解,為海馬汽車提供檢測的為長春汽車檢測中心,該中心員工在接受本網采訪時表示,其主管部門正在籌備媒體說明會,將對此事進行說明。
今年的央視“315晚會”曝光了海馬汽車與吉林某汽車檢測機構勾結,人為降低車輛油耗數據。受此影響,海馬汽車周一緊急停牌,并于周一晚發布公告稱媒體報道不實。據東方財富網了解,為海馬汽車提供檢測的為長春汽車檢測中心,該中心員工在接受本網采訪時表示,其主管部門正在籌備媒體說明會,將對此事進行說明。
長春檢測中心稱畫面不是測油耗
根據工信部的規定,汽車企業需要將其生產的汽車送14家指定的車輛檢測機構進行油耗檢測,獲得的數據會在工信部網站公布。這些油耗數據不僅是消費者購買的參考,更是某一車型是否可以獲得國家財政補貼的依據。
央視的報道畫面顯示,在吉林某在汽車檢測中心,被標注“海馬公司車輛送檢員”的人員正在送檢車。該送檢員稱,“你就告訴他們,我需要把油耗做到8升、做到6升,他們就知道怎么算,算完之后就給你反饋回來。”
經過東方財富網核實,為海馬汽車做檢測的為長春汽車檢測中心,又稱國家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長春)。該檢測中心的工作人員稱:“海馬汽車的油耗檢測的確是在這里做的,只不過央視鏡頭拍到的是其他檢測項目,并不是油耗檢測。”
關于油耗造假問題,工作人員表示,現在還不便對媒體發表過多言論,其上級部門正在籌備媒體說明會,其后會在官方媒體上發布公告,對該事件做一個說明。
海馬否認
海馬汽車有關人士周一上午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公司正在準備澄清公告,18點多,深交所網站公布了其公告。
公告稱媒體質疑其汽車油耗試驗檢測過程中存在造假的報道為“傳聞”。公告稱傳聞不屬實,但未針對報道給出具體理由,只是表示:“公司所有車型的油耗檢測均按照相關規定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檢測;公司所有上市車型油耗均符合《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標準要求。”
公開的秘密,海馬不是唯一一家
央視的報道稱,很多廠家在送檢前,為了得到想要的油耗,都會修改送檢車輛發動機的數據,這樣就可以讓車輛的油耗降低不少。而對于這種情況,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基本上都是睜只眼閉只眼。
另外,檢測機構還可以控制實驗室情況,比如駕駛員油門稍微松一下,可能就會差百分之一左右。報道稱,檢測機構甚至可以修改結果數據。而這些制造出來的虛假油耗數據,最后被堂而皇之的被張貼在工信部的網站上。
央視的另外兩路記者在北京、天津的幾家檢測機構調查時發現,這樣的做法,在業內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只不過此次是海馬汽車“不幸”中槍而已。
油耗造假,騙取補貼是原因之一
車企為何不惜作弊、作假、甚至虛報油耗?消費者的訴求只是其中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則在于國家節能補貼。
作為“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的一部分,工信部、財政部等部門決定,自2010年起,對符合一定標準的排量在1.6升以下的乘用車實施補貼,每輛3000元,由生產企業在銷售時直接兌付給消費者,然后按月向財政部門報銷。
以目前的標準看,當時進入補貼行列的門檻較低,百公里油耗11.9升的乘用車也有可能獲得補貼。
而在比較常見的車重在1350公斤以下級別,入補貼目錄的最高油耗為手動7.3升、自動7.6升。
工信部網站顯示,從2010年至2012年,海馬汽車共有23款產品進入該補貼目錄,這23款車的車重均低于1350公斤,最低油耗為5升,最高7升。
目前尚無法獲知海馬汽車共銷售了多少輛進入補貼目錄的汽車,并獲取了多少了補貼金額。
(數據來源:工信部網站)
國家審計署2013年6月發布的《第25號公告》曾顯示,一些車企申報不符合條件車輛、違規獲得補助資金超過1900萬元。上海大眾、上海通用、上海通用東岳和江淮汽車等廠家“榜上有名”,其中上海大眾涉及1671萬元。公告顯示,上海財政局已收回支付給上海大眾和上海通用的上述補貼款。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9月,工信部財政部等提高了節能汽車補貼標準,將進入補貼目錄的最高油耗降至5.9升,超過這一標準的將無法獲得補貼。
這一政策修改后,尚無新車型獲得工信部認可,可以獲取補貼。工信部網站顯示,最后一批(第八批)進入補貼名錄的時間為2012年7月。
監管部門只發牌不核查
對于油耗造假普遍的問題,業內人士認為,檢測機構和主管部門難辭其咎。
工信部網站顯示,工信部指定的能夠進行車輛油耗檢測的機構全國共有14家,但工信部并未公布其具體名單。形成對比的是,交通部網站公布了全部16家指定的運輸車輛油耗檢測機構,其中多家同時也為乘用車提供檢測,如前文提及的長春汽車檢測中心。
此外,主管部門對于檢測機構提供的數據不加核實,也是外界批評的焦點之一。央視的報道引用一檢測機構員工的話表示:“工信部公布的數據是我們報上去的,以我們實驗室提供的為準。報多少它就是多少。它不測試啊。”
有報道稱,美國環境保護署(簡稱EPA)也公布汽車油耗數據,但在初期他們會100%核查數據,隨著時間推移,目前仍保持10%左右的抽查比例。如果核查數據有誤,汽車企業將受到嚴厲的處罰。
現代起亞美國虛報油耗賠付24億
就在去年,由于消費者投訴福特公司2013款混動車實際油耗數據與廠家公布的數據不符,美國環保署對福特的這款車進行調查,發現福特公司存在虛報油耗的情況,福特公司立即宣布改動油耗數據,并對所有購買這款混動車的每位車主賠償550美元,總賠償額高達1760萬美元。
2012年,現代和起亞生產的共13款2011至2013年款車型,被檢測出實際油耗都與宣稱的測試結果不符,存在夸大。而現代起亞公司也發表公開聲明,承認自己虛報油耗。
根據美國環保署的調查結果,現代、起亞這些汽車的油耗,平均每加侖被調低1至2英里。是什么樣的概念?以起亞公司生產的2013款索蘭托2.4L型汽車為例,公司上報油耗是每加侖21英里,被美國環保署調低到每加侖20英里,轉換成中國的油耗單位,相當于每百公里僅虛報了0.6升的油耗。
但就是這不到1升的虛報,讓現代和起亞付出了巨大的真金白銀的代價,F代和起亞公司去年年底表示,愿意給美國的消費者平均每人一次性賠償約320美元,總金額高達近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4億元。
還有誰的油耗低得離譜?
但是,中國目前針對虛報油耗的處罰力度太低,使得各車企有恃無恐。日前有媒體特意選取了30款在中國和美國均有銷售的車型,將美國環境保護署(EPA)公布的實測油耗,與該車型在中國宣傳的官方油耗進行了對比。調查的這30款車型當中,所有車型在中國的官方綜合油耗,都要低于在美國EPA公布的綜合油耗,最大相差油耗竟然超過27%。
此外,有報道從第三方油耗記錄APP產品“小熊油耗”(真實用戶人數超過80萬,月活躍用戶數超過20萬)調取了近百款車型的實際油耗數據,以工信部油耗與網友真實油耗的差額百分比為序,做了百款主流車型的“油耗差額排行榜”。
調查刪除了樣本數(提供真實油耗網友人數)低于100的車型數據,合并掉了一些同一車型的不同車款的數據。
(東方財富網陳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