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批瓷磚出現7種色差商家表示“傷不起”)

同一批貨,卻出現了深淺明顯的色差。 戚瑩瑩/攝
今年3月,在華南裝飾城開瓷磚店的鄧先生從佛山景瑜陶瓷訂購300箱價值數萬元的瓷磚。由于已經是合作近1年的商家,負責提貨回來的員工沒有打開檢驗,就簽下確認單運回來了。
該批瓷磚運到不久就銷售了30箱,但才一周,鄧先生就接到客人的投訴,說該批瓷磚的顏色不一致,有很嚴重的色差。鄧先生趕到客戶處看到,已經鋪好的數十片瓷磚基色都是白色,但卻有著深深淺淺的色差。單獨擺放還不覺得,但是鋪在一起就立刻顯現了。鄧先生只好讓工人將該客戶已經鋪好的瓷磚全部拆除,重新送過另一種瓷磚過來。
鄧先生一到店里,立刻就到倉庫看了該批貨,發現寫著色號為500(白色)的瓷磚里面竟然偏亮或者偏暗地出現了7種色差。鄧先生立即聯系了廠家希望對該批貨進行處理,一開始廠家負責人表示派工作人員處理,并要求鄧先生將該批貨運回,但必須在完全無損壞的情況下才能退貨或退錢。鄧先生考慮到自行運回該批貨成本高,而此前為了處理該批貨引起的客戶問題,鄧先生已經自掏腰包拿出幾千元處理了。
鄧先生多次主動與廠家協商未果。4月底,鄧先生只好將情況向佛山市南海區工商局反映,工商部門介入調查,認定是廠家問題。工商部門在鄧先生與廠家之間協調,最后提出廠家賠償鄧先生3800元作為補償,被處理掉賣給鄧先生的那批貨。可惜,自工商局將結果通知廠家以來,廠家依然未對鄧先生作出補償及貨品處理。工商部門表示,如不按此執行,將采取工商罰款,屆時廠家所要承擔的費用將高于賠償。
鄧先生表示,由于處理該批瓷磚引起的問題,自己已經付出了一部分款項來補償客戶。業內人士認為,鄧先生所購的貨品應該不是優等品,是優等與一等品混合的“統級磚”,一般是作為廠家的處理磚來銷售的。同時,他表示,在市場上,買瓷磚有色差,這是很難避免的狀況。就算是同一批次生產出來的瓷磚,色差也會有。由于鄧先生和廠家在這個問題上沒有溝通清楚,這才導致了糾紛。
業內人士建議,廠家應該提前把這個情況跟鄧先生說清楚,鄧先生可以考慮色差程度是不是在可接受范圍內,也不至于吃“啞巴虧”,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互相溝通好也可以免去維權和賠付的麻煩。
家裝學堂:瓷磚選購有學問
瓷磚干凈,整潔,各種顏色可以搭配出漂亮的房子,是很多家庭裝修選擇的用材。如果地面鋪木地板的話,經常拖地板,容易使地面變形,而且時間一長,地板就有可能被擦出裂紋。相反如果貼瓷磚,可以防水,質地好,而且實用時間長,更重要的是,美觀實用。瓷磚的選購有學問,如果不是專業人士可能只能看個美丑,掌握一些基本要點,普通消費者也能輕松選到好瓷磚。
查驗標簽:產品包裝箱上應有廠名、廠址、產品名稱、售后服務電話、規格、數量、商標、生產日期和所執行的標準,對于瓷質磚,需檢查CCC認證標志,室內設計裝飾裝修的瓷磚,宜選擇放射性核素符合A類要求的產品。
細看外觀:質量好的瓷磚釉面應平滑、細膩,光澤釉晶瑩亮澤,亞光釉柔和舒適。在充足的自然光線或日光燈照射下,將磚放在1米遠處垂直觀察,應看不到明顯的釉面缺陷。有花紋的磚花色圖案應細膩、逼真,沒有明顯的缺色、斷線、錯位等缺陷。質量上乘的陶瓷產品背面的底紋、商標等清晰、完整,少有釉跡或缺損。
拼接效果:好的瓷磚尺寸偏差較小,將一批產品垂直放在一個平面上,看看有沒有參差不齊的現象。再看平整程度,可將兩塊磚的邊緊靠在一起,看看有沒有縫隙。好的產品變形小,鋪貼后磚面平整美觀。看產品的色差,拿幾塊磚拼放在一起,在充足的光線下仔細查看,產品之間色調深淺不一的產品,鋪貼后整體效果欠佳。
敲擊聽音:輕輕敲擊瓷磚,細聽其聲音,質量較好的產品聽上去清脆悅耳。質量差的產品因原料配方不當,燒成周期短,燒成溫度低,敲擊時會發出“空空”之聲。
掂量輕重:掂一掂瓷磚的重量,一般來講,相同規格的瓷磚,重量大的吸水率低,內在質量也較好。
對比品種:地磚按照釉面狀況,分為有釉地磚和無釉地磚。有釉地磚主要用于衛生間、廚房的地面裝飾,與內墻磚配套使用。地磚大多又經過表面拋光處理,成為拋光磚。大多數拋光磚的吸水率小于0.1%,也稱為玻化磚。拋光磚的表面光潔如鏡,是高檔的陶瓷產品。
瓷磚邊角:在鋪裝瓷磚時,很多消費者和工人都遇到過邊角難以對齊的難題,這說明瓷磚的平直度可能不太過關,在挑選瓷磚時,隨機挑選幾塊,用目光沿瓷磚的邊線和對角線分別打量,如果發現有“翹邊”現象,就說明瓷磚的平直度不夠,如果沒有,就說明瓷磚的平直度基本過關,這也算是一個選購瓷磚的小竅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