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5月29日,禪城對一直摘不掉“三高”帽子的陶瓷行業展開行動,限22家陶企10月前完成清潔能源改造,11月起未完成深化治理的陶企業須停產整治。
這是繼福建泉州、遼寧法庫和廣東清遠、肇慶、高安等產區之后,政府再一次將陶瓷企業的環保整治工作提上日程。陶瓷企業實現清潔能源生產,已勢在必行。
佛山禪城:未達標便停產
“環保執法的目的不是關閉企業,而是凈化市場秩序,調動企業加大環保投入和技術研發的積極性。”禪城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盧建華希望,各企業要立即行動起來,利用整治契機提升企業的總體競爭力。
根據佛山市治理要求,在29日的陶瓷行業綜合整治工作現場會上盧建華提出:全區22家陶瓷企業,2014年6月30日前,須上報煙氣深化治理實施方案到鎮(街道)環保分局和區環保局;2014年10月1日前,須完成清潔能源改造,成型生物質和水煤漿不納入清潔燃料范疇;在2014年11月1日前,須全面達到《陶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25464-2010)的指標要求;在2014年12月31日前,所有大氣污染物排放口必須安裝煙氣在線監測和視頻監控系統;在2014年11月1日后,未完成深化治理工作的陶瓷企業,必須停產整治。
禪城區陶瓷生產企業經過2005年~2012年的多次提升改造,已從原來的115家上規模企業壓縮至現在的22家。今年4月,佛山市政府發文擴大了高污染燃料限制使用區域的范圍,禪城區擴大后的范圍包括祖廟、張槎、石灣鎮街道全區域,南莊鎮季華路以北、紫洞路以東區域。據悉,陶瓷行業改用天然氣、液化石油氣、電或其他清潔能源后,預計全區陶瓷行業大氣主要污染物可減少排放30%。
而在此前,遼寧法庫、福建泉州、廣東清遠和肇慶等陶瓷產區的政府部門,均已相繼要求當地建筑衛生陶瓷企業限期完成天然氣置換工程,并列出日程:遼寧法庫到今年底全縣陶瓷產業將取締煤氣發生爐;清遠市到2015年3月31日前,源潭陶瓷工業城、清新云龍工業園要全面完成“煤改氣”工作;肇慶市要求到今年9月底前,鼎湖區、高要市所有建筑陶瓷企業按環保、節能及安全生產目標要求完成升級改造并通過驗收,年底前,范圍推廣至全市所有建筑陶瓷企業。而泉州晉江、南安更已于去年完成“煤改氣”改造。
環境整治:陶企且行且發展
據環保部6月3日發布的《2013中國環境狀況公報》稱,按新版《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全國74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僅海口、舟山、拉薩3個城市達標,從區域來看,京津冀和珠三角區域所有城市空氣質量均未達標。6月4日,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堅決向污染宣戰—寫在2014年“六·五”世界環境日》指出,未來將建立嚴格監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環境保護組織制度體系。
而佛山也將今年定位為“環保執法年”,提出堅決向污染宣戰,不惜一切手段,加大執法力度,實施鐵腕治污。據佛山市環保部門6月4日通報,今年1~4月份全市現場檢查企業8412廠次,立案處理企業356宗,罰款金額達728.14萬元,罰款金額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83%。另外,市環保局還透露,目前環保局正在牽頭草擬《佛山市委市政府關于開展環境保護鐵腕執法的實施方案》、《佛山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過錯責任追究實施辦法》,以強化環境執法。
在國家大力強調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的發展形勢下,地方政府在治污工作中重拳出擊,陶瓷企業也面臨著不環保即淘汰的嚴峻挑戰。華南理工大學副教授、行業公共知識分子尹虹對環保治理下的陶瓷企業生存表示擔憂,他認為,在這一輪環境整治下,部分陶瓷企業關停風險將加大。“2014年整體經濟增速呈下滑趨勢,環保治污在某些地區對瓷磚產出的影響,暫且將其看作對我國瓷磚產能高速發展的一種平衡。”尹虹撰文說,整個陶瓷產業將在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動態中平衡發展,且行且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