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呼和浩特建材市場,基本上已形成了群雄爭霸的格局,各大建材市場之間的競爭,因地理位置而凸顯。東南有金圣國際家居,西有元和建材市場和通達建材市場,南有洪興建材城、居然之家二店,市中心有潤宇家居、東庫街街區各賣場、居然之家一店、紅星美凱龍等。它們,星星點點的分布于呼市各個區域。
而聚集在呼市中心新城區興安北路一帶,東庫街家居建材批發市場、居然之家、潤宇家居、紅星美凱龍、金牛陶瓷城群聚于此,是呼市人民購磚的首選之地。在與各個經銷商溝通過程中,普遍反應:“市場蕭條,陶瓷難做。”走訪市場了解到,呼市市場的營業時間是從早上九點半到下午六點,居然之家道格拉斯經銷商謝先生告訴記者:“內蒙和北上廣深明顯的區別是內蒙的生活節奏沒有那么快,但是比陜南川北地區節奏要快一些,內蒙信息渠道比較閉塞,對外溝通少,應用高科技少一些,以人力為主,寧愿相信你說的話也不怎么看微信,像我們市場調研分析什么的,就只能看呼市周邊的城市,再跑遠點就沒用。”呼市信息相對閉塞,市場反饋較慢,經營模式傳統,也在建材市場中的得以察覺。
中小商戶優勝劣汰
東庫街屬于中低檔產品市場,是數百家商戶經十余年的自然聚集而成,分別有來自佛山、山東、福建、潮州等地經銷商。走訪中發現,多戶商戶貼著廠家直銷,低價處理之類的標簽,也有扎堆成群的搬運工聚集在一些商戶店面前聊天看報紙打牌。搬運工告訴記者:“最近這里沒什么人,我們也沒活干。”相比附近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等高端賣場,在這條街上明顯可以感受到市場的平靜與充滿壓力的氣息。
呼市有著一批消費能力突出的群體,他們追求品牌,只愿意到大賣場里去,代理中宇陶瓷的一位經銷商說到:“同樣是中宇,人家在賣場里就是品牌,我們小店的就是偽劣產品。”賣場之間競爭力大,相比前幾年的呼市,建材市場更新遞進,也慢慢形成集聚,把建材市場往一處堆,各賣場毫不示弱。賣場越來越多,究竟是說大家比較看好這個領域,還是說真的有這么大的需求在這里?
2007年居然之家在呼市安家后,率先提出了“先行賠付”、“綠色環保”、“向消費者傾斜”、“統一退換貨”等系列服務承諾,開創了集家裝設計、家具建材市場、建材超市、家居商場等多種業態形式為一體的“一站式”家居建材主題購物中心新模式,居然之家在這開了一店,紅星美凱龍過來了,它就開了二店,現在紅星美凱龍開了二店,它就在籌劃三店。每個賣場都想在這里站住腳,那么小商戶小品牌也就只能在這夾縫中求生存,這也就難怪很多的商戶,打著佛山磚的名號,賣著其它產地的磚。
房市政策效果滯后
6月26日呼和浩特房地產開發監督管理處網站,發布備受關注的呼和浩特取消樓市“限購令”文件,文件名為《切實做好住房保障工作促進全市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實施意見》,以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名義出臺。而我們更關注的是,在這個全國首個公開取消限購令的城市,政策是否能為房地產市場注入一縷清風,是否能給建筑陶瓷行業帶來新的前景期盼。
建材行業是房地產行業的下游產業,它的興衰與房地產業緊密相連,呼和浩特樓房的顯著特點是在建房多,庫存房待售、閑置房多且等待升值,房地產市場面臨著急需釋放的壓力。據了解,呼市房價在4000-12000元每平方米不等,均價是6000-7000元每平方米。但是,取消限購令對于呼市人民的影響似乎不大。東庫街代理中宇陶瓷的一經銷商告訴記者:“改革向前面走,咱們這越來越大壓力,過去人流量挺多,現在不好了,房子賣不動了,即使是取消限購令,即使是白給你房子現在都住不起啊,一套房子下來要那么多款項。”。歐神諾體驗館的李小姐告訴記者:“今年的市場行情不好,因為也受房價控制,房價降,人們也是因為這個房價一直在觀望,就覺得房價還會再降,所以人們也就停止買房,買的少也就裝修的少,建材行業就受到很大的影響,其實今年的標價都比去年低了很多,現在的標價就是我們去年賣價,都是為了生存下去,像這樣經常搞活動,一線品牌賣的都是二三線的價格。”
聯盟活動如火如荼
不僅是呼和浩特,全國建材市場似乎都在打著聯盟對決戰,漫天飛的宣傳單,喜慶的店面布置,還有各家統一的服裝,不得不感慨這聯盟陣容之強大。大賣場之間看似平淡,暗地里卻在為制造某些字眼吸引顧客而拼殺。19日下午六點半,記者來到紅星美凱龍,由第三方組織的“一線聯盟”活動,有我e家陶瓷、益高衛浴等品牌參加,現場引來不少顧客。消費者在一家品牌購買商品,即會得到入場通行證,只要通行證蓋滿這幾個參與品牌的章,就可以得到禮品一份,不少顧客也是沖著禮品而來。細數下來,記者發現,平均賣場里每個月都有兩場聯盟活動,有的聯盟活動確實效果顯著。活動夜場人員爆滿,簽單交款時間甚至會延長到凌晨兩點。當然,也有經銷商反應,如今聯盟活動太多,消費者都產生疲憊心里,有的消費者只是沖著禮品或者抱著可有可無的態度逛商場,一旦聯盟結束,入場費便退回,現在的入場費已經由原來的200元降到20元。各賣場通過聯盟競爭,經銷商就如同置身于已經被點燃的火藥庫,根本無力反抗這場風暴的襲擊。
聯盟活動齊頭并進,對各個賣場都有不一樣的影響,大品牌而言,無需參與,因為有自身獨立控制組織的能力,像金意陶這樣的知名品牌,店員表示:“我們只有自己組織活動,沒有參加商場的聯盟活動。”走訪中其它沒有參加聯盟活動的商戶也表示,這樣鋪天蓋地的聯盟活動給他們也帶來一場“亂戰”。
當市場疲憊之時,聯盟團購確實如同一支強心針,但過分壓榨了市場的潛在活力,終究不是治根良方,它帶給行業的除了風暴,還應該留下反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