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豪家具董事長尤國忠先生接受《中國家具報道》記者采訪時認為,目前所出現的家具商場過剩,并不是絕對的過剩,普遍的過剩。他說,據統計,2012年全國家具賣場面積已達4700萬平方左右,從數據上看我國的家具賣場是過剩的,但一些區域賣場又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經銷商難求一席之地,這種不平衡應該說是結構性過剩。
造成過剩的內外因素
尤國忠先生進行了具體分析:2012年之前,東莞、順德等珠三角的家具之前大部分都銷往歐美國家,但受美國消費力降低和歐洲債務危機等因素的影響,海外市場日益萎縮,許多家具廠商訂單下降趨勢極為明顯,他們只好選擇轉戰國內市場,尋求銷售通路,這在某種程度上加劇了全國以及區域家具賣場的持續擴張速度。
目前市場上都在說家具賣場過剩,這是因為賣場一方面憑借地產資源優勢成功綁架了廠家和經銷商,擁有強勢的話語權,成為行業的掣肘,而它的急速擴張也使得經營成本水漲船高。同時通過不斷提高店面租金、變相截取入駐商戶的現金流等方法轉嫁營業壓力。這也讓經銷商跟不上大賣場的速度,促使經銷商與商場的矛盾逐漸升級,更加速了賣場的惡性循環,加大了大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家具市場的盲目擴張和上游產能過剩已使得賣場供求關系嚴重失調。市場容量本來就有限,門店數量增加了,單店營業額自然被攤薄了,經銷商的利潤空間被壓縮,賣場經營不下去是必然的。
細分市場上賣場并未飽和
尤國忠先生又說,相對于賣場總量過剩而言,細分市場方面,家具賣場并未飽和。家具賣場日后會漸漸分化為專業市場,也會往更深入的區域發展。比如說羅浮宮定位為中高端市場,它增加了設計研究院等附加值,目前在這個細分市場,應該是尚未飽和,更沒有過剩。
在家具零售賣場方面,不僅尚未過剩,而且相對稀缺,就樂從家具城或是佛山家居博覽城來說,面積總量大,更趨向于批發和行業采購平臺。佛山的家具零售賣場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針對本地的家具零售很少,且貿易中心和零售商場有著很大的不同,面對的客戶以及功能都存在很大的區別。
房地產市場不斷地受到調控,購房環境相對寬松,進一步刺激了家具行業的發展。賣場總量過剩只是過渡期的表面泡沫,等到新的、優質的淘汰了舊的、落后的,也就不必擔心過剩的問題了。
因此,從整個長遠的發展態勢來看,家具賣場所呈現出的是結構性過剩。
如何解決賣場中的問題?
尤國忠先生進一步指出,雖然賣場過剩,但用另一種眼光來看,目前所出現的家具賣場倒閉現象,實質上是家具行業的自我調控,是家具行業自身在擠掉泡沫,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這并非壞事。
未來家具行業的發展形勢雖然不太妙,但仍有市場可開拓。行業的優勝劣汰態勢雖將繼續,但賣場的發展需要的更多是實力。此外,還得洞察先機,搶占市場。要想在未來的市場中有立足之地,必須從以下幾點出發:
(1)賣場需合理布局,不再是搶占市場為目的,盲目擴張,而應該以實際情況來設置賣場。
(2)改變經營模式,賣場更多的是要在服務和文化上下功夫,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也給經銷商帶來一些品牌效應與實際服務,而不再是單純的提供場地。
(3)加強賣場的監管,正規的收費、有力的管理、貼心的服務,給經銷商與消費者都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4)細分市場,區分高中低端市場,有層次的選擇經銷商和家居品牌,亦可以開始往三四線城市發展。
(5)賣場的合理有效發展,還可以與廠商合作,實現共贏。同時,品質、價格、服務、口碑也都占據一定的比重,只有從各個方面努力做好,家具賣場問題才能早日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