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煤改氣”高標準之下 如何用新火燒出新陶瓷?
2014年8月6日,央視《經濟半小時》以《新火燒出新陶瓷》為題,探討了陶瓷行業所面對的“煤改氣”整改難題。關于這個問題,今年7月初,央視也進行過一系列報道。當時報道重心在于陶瓷企業停產停窯的現象以及排污標準的合理性的探討。
央視的這新一輪報道,其觀點是:“煤改氣”并不是實現陶瓷行業環保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唯一方式,提高煤的使用技術也是環保節能的有效途徑。廣東省建筑材料行業協會會長吳一岳、簡一大理石瓷磚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君之代表行業向央視說出自己的困惑。中國工程院院士岳光溪、沈陽科達潔能燃氣有限公司董事長江宏等行業專家學者則針對煤的使用技術上提出了寶貴的建議。
天然氣供氣不足 制約企業發展
在“煤改氣”政策出臺之前,大部分企業都是使用水煤氣進行生產的,對煤的需求量非常大。簡一大理石瓷磚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君之在接受央視采訪時候,他表示:“燃料成本占整個生產成本的30%以上。一年用煤量大概六萬噸,價格的話,一年下來將近五千萬元左右。如果改天然氣,燃料成本翻倍,就等于多投入五千萬。”
雖然天然氣是高成本的天然氣,但是簡一等陶瓷企業都表示愿意支持國家倡導的“煤改氣”環保工程,促進國家環保事業的發展,為保護我們的家園作出貢獻。但是很多企業在改用天然氣之后,就出現了“氣荒”的問題,大大影響了企業的持續穩定生產。
福建泉州則在今年五月率先實現陶瓷企業“煤改氣”工程改造。但是因為天然氣供氣不足,讓泉州企業遭遇到部分停窯的尷尬局面。由于上游天然氣不足,給每個企業下達限氣令的話,那么意味著陶瓷企業燃料不足,生產受阻,會給整條陶瓷生產線帶來巨大的損失。
據廣東省建筑材料行業協會會長吳一岳介紹:“目前廣東省,能夠提供的天然氣量,目前占全省的燃料用量比的話,大概也是不會超過10%。假如陶瓷行業過快都改為天然氣的話,把這么多省里面能夠擁有的天然氣資源,全部往陶瓷行業上傾斜,可能也會出現一些短缺。”
對于“煤改氣”問題,國家環保部科技司司長熊躍輝也明確表示:“我們現在天然氣是極其珍貴的燃料和資源,所以如果說我們普通的工業、我們的產品質量沒有這個要求的話,去消費和消耗天然氣,那確實不是一個明智之舉,不是一種科學的選擇。”
陶瓷企業:污染物排放標準過于嚴苛
環保部門:重新評估并進行修改完善
因為燃料成本提高以及天然氣供應不足等問題,“煤改氣”環保工程在推行的過程中遇到重重困難,而《陶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25464-2010)的指標也面臨著質疑。
今年5月,42家佛山陶瓷企業集體聯名上書請求修訂國家強制標準《陶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25464-2010),他們指出氮氧化物、氟化物、重金屬等限值指標,沒有充分考慮到行業的實際情況和當前的環保技術水平,有些指標甚至比韓國、日本、德國、意大利等發達國家還要嚴格。廣東省陶瓷協會會長陳環也表示,目前陶瓷行業氮化物排放情況還沒有技術可以達到國標的規定,希望環保部門能對國標進行修改。
面對陶瓷企業的質疑,熊躍輝司長回應稱,“我們已經開始著手進行標準實施情況的評估,通過評估以后,如果確實說在控制技術上、在標準制定上,還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我們會在在很短的時間內,采取果斷的措施,進行修改和完善。
推進“煤改氣”為主 提高煤技術為輔
廣東省建筑材料行業協會會長吳一岳表示,傳統的煤氣爐確實是存在一些問題,改變傳統的用煤方式也是勢在必行。對于如何破除環保和天然氣供應不足的矛盾,他表示,兩者可以同時推進,一部分企業,可以改用天然氣,但是更多的企業應該盯住煤的清潔高效利用技術,往這個方向來發展。這是比較符合國情和廣東的實際。
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尚建選也曾說過,一味地進行煤炭生產、消費的總量控制并非根本解決之道,只有高效清潔低碳轉化的利用方式才會使煤炭行業產生革命性變化,分質轉化則是清潔高效利用的最佳途徑。
今年7月,《中國環境報》發表評論指出,與其控煤,不如利用好煤;與其用氣電替代煤電,不如加快推進清潔煤發電。作為利用清潔煤的先進國家,日本的硫、氮氧化物排放標準十分嚴格,脫硫、脫氮裝置在世界上也是最多的。近年來,日本通過開發清潔使用煤炭的“綠色煤電技術”,以及參與在歐洲開始的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的有效組合排放量交易,在發電領域提高煤炭的使用效率,減少硫化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推進煤炭的清潔及穩定利用。
從日本的清潔煤技術的實踐經驗中,我們看到了陶瓷業環保轉型的曙光。“煤改氣”是實現環保目標的主要途徑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途徑。我國的陶瓷企業在環保轉型上也是可以分兩個途徑,一個是推行國家提倡的“煤改氣”項目;另一個是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加大在環保設備的投入,提高清潔煤技術,以達到國家的陶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實現清潔生產,保護環境的這個“煤改氣”初衷。
加大環保資金投入 實現“煤改氣”目標
為了凈化水煤氣所帶來的生產污染,很多企業都不遺余力地投入了高額的環保費用。現在很多企業使用的是二段脫硫環保工藝,產品先進行前段脫硫,再進行末段脫硫。據說,這個是高額的環保投資,只有實力雄厚的企業才能大手筆地投入這筆環保費用。
“陶瓷行業是高能耗產業,水煤氣用量很大,如果不進行脫硫、除塵等處理的話,就會導致很大的污染。但這投資是很高額的投資。”簡一大理石瓷磚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君之告訴央視記者,“環保的累積投入,簡一是超過兩千萬元以上。”
除了二段脫硫環保工藝之外,現在我國的煤氣化技術也不斷在改進。據沈陽科達潔能燃氣有限公司董事長江宏介紹,現在他們公司的煤氣化技術,能讓碳氫綜合轉化率可以占92%以上,比傳統的高13到15個百分點。如果是按一期工程的耗煤量來算,大概年耗煤量50萬噸,如果供應同等熱值的煤氣量的話,可以省將近8萬噸煤。如果完全按照成本來比較的話,這個生產制造成本,和傳統的兩段水煤氣爐相比,高十來個百分點。這個成本是一個燃料成本,所以說把這個成本折算到總成本里面,也就是三個點左右。
環保工藝的發展以及煤氣化技術的改進,對于我國環保事業的推進有著重大的意義。事實上,真正的環保不僅僅是體現在清潔的燃料以及優良的環保技術上,在產品原料的選擇上也是要體現綠色環保的理念。例如,在陶瓷生產原料中,天然大理石備受人們的喜愛,但是這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是會有枯竭的那一天的。簡一大理石瓷磚應運而生,它是一種在紋理、色彩、質感以及手感上媲美天然大理石的優良替代品,另外還克服了沒有天然理石的各種缺陷,如色差大、有裂紋、維護難等,在防污防水、抗震強度、易清潔等使用性能方面表現更為卓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