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1月22日北京宣布下調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后,廣州、深圳、上海、天津、武漢等城市也相繼發布公告下調公積金貸款利率。面對多重利好,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咨詢購房人群明顯增多,一線城市回暖跡象凸顯。
此前,2014年9月30日,央行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明確了放松首套房認定標準:對擁有1套住房并已結清相應購房貸款的家庭,為改善居住條件再次申請貸款購買普通商品住房,銀行業金融機構執行首套房貸款政策。緊接著各地頻頻傳出限購松綁和限貸放松。
限購松綁、央行降息讓房地產出現轉機,是否能讓陶瓷行業回暖?
金融新政策對陶瓷行業是利好
國慶假期,讓包括陶瓷行業在內的房地產相關配套企業和普通消費有點激情,中國央行在9月份最后一天釋放了住房金融新政,兌現了此前放松限貸的傳聞。相繼其他城市頻繁推出松綁新政。“樓市的春天”“陶瓷行業的希望”等等樂觀的字眼開始充斥著各大媒體。央行22日下調貸款基準利率,被視為繼“9·30房貸新政”后房地產市場又一政策利好。據《上海證券報》報道,11月19日,“930房貸新政”出臺第50日,北京住宅網簽量為14147套(統計至11月18日)。面對房貸新政帶來的沖擊波,雖然剛需購房者表現淡定,但還是有人想著買房,也有人著急賣房。很多人認為,住房金融新政蘊含玄機,不能簡單的視為一般的救市措施。
對此,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強調,樓市充分回暖還需一個過程,但公積金的改革、貸款門檻的降低,可與之前松綁房貸的政策起到一個“疊加效應”,對樓市起到一個加溫、助熱的作用。考慮到資金成本以及商業銀行經營市場化空間加大等現實狀況,即使央行做出規定,但在落地執行中金融機構難免有所保留。但目前房市過于低迷,充分回暖還需一個過程。未來市場能否持續性的回暖,還要取決于政策的執行力度。
“最近幾個月,新政策不斷,大環境感覺好了點,但是否現在就要買房,還得考慮價格和未來的趨勢。”限購取消、限貸放松、央行降息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給與購房者信心,但是觀望情緒和購買行動力依然困擾著市場。
“多個政策的相繼出臺,將會放緩全國樓市下行的節奏,加快樓市筑底。但從這幾年政策出臺后的市場反映來看,一線城市熱得快冷得也快,而三四線城市熱得慢冷得也慢。”住建部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顧云昌表示。
專家認為,隨著經多番調控,市民的購房行為也日趨理性和謹慎。此次央行、銀監會限貸政策松綁和央行降息,對整個房地產市場帶來了一定的利好作用。當然也有部分消費者購房心態開始起了變化,害怕錯失良機,加快下單,但更多消費者面對眼花繚亂的促銷活動時,已經不會積極響應,而是綜合考量自身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后才最終決定是否購買。不過總體來看,購房者出手心態趨強,房地產市場日趨漸暖。這也給陶瓷業也帶來了一定的利好。房貸金融新政的實施,讓陶瓷行業看到了冬天“回暖”的希望。
陶企想發展不能單看房地產“臉色”
“當前樓市的政策導向由限制轉向逐漸放松,限購與限貸逐步放寬,其他限制政策整體趨緩。”廣發證券研究員樂加棟曾在面對媒體采訪時如是說。那么,在此情況下,政策松綁,央行降息看似利好,但決定市場的依然是普通的消費者,消費者在經歷了樓市的多重起起伏伏,觀望心態強烈。消費者在購房前不僅要考慮自身的需求更會考慮銀行的具體政策,“房貸新政”中的首付比例、利息優惠將由商業銀行自主決定,究竟“給不給力”,還看銀行“臉色”。那么在樓市和消費者都要看銀行“臉色”的年代,作為房地產下游產業的陶瓷行業也必然要看房地產市場的“臉色”。
據專家分析,貸款新政對樓市的影響比較明顯,至于對陶瓷行業的影響還要慢慢體會。但從整個市場環境來看,樓市新政策還是具有正能量的。房貸新政今年對房地產行業的影響不是立竿見影,同樣房地產行業對陶瓷行業的影響也具有延后性,給陶瓷行業的帶來的“回暖”現象可能要過段時間才能漸漸反映出來。2015年或許我們就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
雅·科瑪瓷磚總經理張祥表示,房產新政雖說一定程度上會給陶瓷行業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利好效果,但是陶瓷企業切不可高興過早,畢竟市場發展瞬息萬變,企業還是需謹慎對待。要真正屹立于行業之巔,陶瓷企業還需從自身出發,不斷加強實力,還有就是深層次的服務以及服務的延伸要落到實處并細化,才能真正長遠發展。
據《陶城報》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其實,陶瓷市場的突然冷清,不能把問題全部歸結于房地產政策上,陶瓷業產品同質化嚴重,產能過剩、品牌雜亂這些問題都是構成市場不景氣的重要原因。所以,陶瓷企業如果過于依賴房產新政不但不能解決主要問題,還有可能讓企業發展處于更被動的狀態。陶瓷企業不應過分依賴房地產為主的家裝市場,而應多拓展商業裝修、旅游度假等渠道,拓展市場要百花齊放,才能立于不敗。
陶瓷企業應該多在產品本身多努力,對于成長型的陶瓷行業來說,創新尤為重要。迎戰風暴,創新才能增強動力。近年來,新中源、宏宇集團等陶瓷領軍企業,在產品技術創新、管理營銷創新上取得了突出的成果,為行業提供了較好的經驗。變革提升能力,創新引領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