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建材行業協會通訊員提供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這個春暖花開的季節,一封被認為史上最有情懷的辭職信,引發了一股說走就走看世界的潮流。對于設計師這個需要眼界和體驗的職業而言,走出去看世界,更是一種長期的成長修煉。得益于前些年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尤其是上海這樣的國際化城市,吸引了眾多國際級建筑大師的積極參與,從大師事務所的進駐,到一些蘊含大師最新理念的作品陸續建成使用,都為中國設計師提供了近距離互動學習的機會。

前排左起:張紀中、栗濤、柳小飛、趙前漢、許曉東、游俊、胡批修、余微微
后排左起:嚴濤、劉濤、王智勇、楊峰、周衛、周翔、蔣宏華、孫浩、王詟、周佳、郭偉、易康虎
2015年4月23-26日,由《設計家》傳媒出版機構主辦,簡一大理石瓷磚承辦的“中國設計精英之旅(武漢站)——上海城市文化空間考察之旅”在上海圓滿舉行,15位武漢設計界精英應邀前來上海,開啟了一段尋訪大師足跡的美好旅程。行程中包括,考察體驗一些由國際、國內知名的建筑師團隊打造的代表性城市文化空間和酒店餐飲等消費空間,并與其管理方互動交流設計理念和運營情況;參觀大師工作室的展覽,同時,走近知名設計師事務所,面對面溝通交流業界共同關注的設計創意及設計管理等話題。2015年4月25日下午,“2015中國設計創新驅動發展論壇”在新天地安達仕酒店空中花園舉辦,主辦方邀請上海、武漢兩地業界知名設計師擔任演講嘉賓,與到會兩地設計師代表,就全民創新的新形勢下,設計行業該如何創新,當前業態下,設計行業創新的領域有哪些,設計中的文化創新、技術創新、產業創新的可能性有哪些,傳承與創新的關系等話題進行分享和交流,進行腦力激蕩和思維碰撞。
感知建筑,體會城市文化精神
武漢的設計師們參觀走訪了上海許多有代表性的建筑。其中文化類公共建筑包括安藤忠雄設計的保利大劇院,設計師大量運用了仿木結構鋁合金,清水混凝土等等當代流行建筑元素,加上合理的燈光運用,把整個大劇院的空間輪廓表現的淋漓盡致,也讓武漢的設計師精英們贊不絕口。原作設計的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由原南市發電廠改造而來,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曾是“城市未來館”,它見證了上海從工業到信息時代的城市變遷,其粗礪不羈的工業建筑風格給藝術工作者提供了豐富的想象和創作可能。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中正在舉辦的意大利著名建筑師倫佐.皮亞諾的個展“漸漸件件——倫佐•皮亞諾建筑工作室”,此次展覽不僅探討材料、結構和使用者的關系,還向我們展示了這位建筑大師許多經典作品,讓人受益匪淺。柳亦春設計的龍美術館西岸館,建筑師通過對具體場地的觀察與思考,讓結構介入場所,并與身體的知覺相互關照,形成架構,從而擺脫結構自身的技術意義而抵達建筑的空間意義,建造出一個只靠單純的空間本身去打動人的建筑。參觀當天恰逢龍美術館舉辦“徐震藝術大展”,徐震是中國當代藝術領域的標志性領軍人物,也是當下最炙手可熱的國際當代藝術家之一,他的許多作品反映現實、引人深思,武漢的設計師們也對他的作品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馬清運和朱周團隊設計的嘉定區圖書館,江南庭院式建筑體現了“古樸風韻與現代氣質相融合”的城市特點,山水園林的概念置入現代建筑中形成了可讀可學可賞的空間布局,充滿人性化和開放度的細節處處展現出這座建筑應有的公共性。

參觀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皮亞諾展)
此外,武漢設計師們還走訪了代表性的餐廳、酒店類公共建筑。2014普利茲克建筑獎日本設計師坂茂設計的位于靜安嘉里中心香格里拉酒店的Calypso餐廳,延續坂茂的一貫風格,大量運用竹子、紙等環保材料,強調了可持續的環保設計理念,讓武漢的設計師們感到眼前一亮。由澳洲設計公司LAYAN DESIGN GROUP聯合印尼JAYA&ASSOCIATES室內設計公司及澳洲燈光設計公司THE FLAMMING BEACON共同打造的璞麗酒店,運用了青磚、竹林、石獅、瓦崗等中國元素,增添了人文的感官享受,成為自然悠閑的城市桃花源。由國內著名設計師葉錚設計的錦江都城上海外灘經典酒店,巧妙地融合了時尚與經典的元素,推出一種全新的酒店形式——輕藝術酒店,給武漢的設計師們帶來一種視覺沖擊。由馬里奧•博塔與雅布團隊共同完成的衡山路十二號豪華精選酒店,整體風格上注重東方傳統文化與西方現代經典的完美融合。由日本超級土豆團隊設計的新天地安達仕酒店,位于以保留石庫門建筑特色而聞名于海內外的新天地區域,是現代風格的精品酒店。酒店的線條和材料都很簡潔,以大量的木材營造自然質樸的感覺,簡單利落,同時強烈的燈光和藝術品的色彩也沖擊著人們的視網膜。如恩團隊設計的水舍,在現有舊建筑的基礎上進行大膽的創新、改造,別具一番風味,讓武漢設計師們遲遲不肯離開。

龍美術館西岸館參觀
解讀優秀事務所的基因與成長
在走進知名事務所環節,主辦方《設計家》為武漢設計師精心安排了兩家優秀的建筑事務所,一間是近年來表現突出的年輕本土建筑事務所都設建筑設計,一間是業界聞名已久的國際化建筑事務所Foster + Partners(英國福斯特合伙人事務所),以期通過交流探討,讓來訪的設計師感受優秀事務所的共性與個性。

都設建筑設計有限公司交流
都設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總設計師凌克戈首先對來自武漢的設計師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并表示武漢是公司項目的主要集中區,近幾年在武漢的多項項目現在也慢慢開花結果。在座擁黃浦江無敵江景的會議室,凌克戈和來賓分享了都設的設計理念、團隊構成、主要的項目類型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并重點解讀了“設計定制”的設計哲學和建筑、景觀、室內一體化的設計流程。凌克戈介紹了公司近幾年完成的酒店、文化、辦公、城市綜合體等不同類型的項目,并通過兩個重點改造項目——南京白云亭文化藝術中心、江陰嘉荷精品酒店,展現了都設未來的另一主要的發展方向。在室內設計領域,近幾年來,都設經歷了從“協調“到“把控”的“一體化設計”到獨立完成室內設計項目的漸進過程。在交流環節,武漢的設計師們與凌克戈就建筑設計與室內設計的銜接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并一致認為未來建筑與室內設計的界限將被進一步打破,“設計師”將取代建筑師和室內設計師的稱謂。

福斯特建筑事務所(Foster + Partners)參觀交流
在位于黃浦區中山南路28號久事大廈5層Foster + Partners的上海辦公室,合伙人Emily Phang熱情地接待了來自武漢的設計精英。Foster + Partners是一家國際性建筑、規劃和設計公司,是當今世界上最具創新性建筑設計業務的公司之一,事務所創始人諾曼福斯特勛爵曾獲得普利策建筑大獎,在業界具有極高的聲譽。Foster + Partners的項目范圍遍及全球,類型多元,從城市規劃、公共基礎設施、城市綜合體到單體建筑以及產品設計,是在建筑生態與可持續性領域中的先行者,在國際上擁有著良好的口碑。Emily向武漢的設計師們介紹了公司發展歷程,團隊構成,運行模式,工作流程以及主要項目。Emily通過介紹公司在全球范圍內的重點項目大英博物館中庭改造、ME酒店等,以及中國代表性項目北京首都國際機場3號航站樓、上海外灘金融中心等,讓來訪設計師感受到這一國際性建筑事務所堅持每個項目都嚴謹對待,對方案到竣工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進行嚴格掌控,堅持慢工出細活,求質求精的工作態度。Foster + Partners這種堅持品質的設計理念得到武漢設計師的贊賞。交流中武漢設計師周翔、余微微、王詟、柳小飛等與Emily就業務范疇、設計過程、施工的把控等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同時,事務所開放自由的工作環境也給設計師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走訪了兩家事務所,武漢設計師感慨良多,精品設計總在細致中形成,只有嚴謹地對待每個項目,才能真正做出優秀設計。
全民創新中的設計創新
4月25日下午,“2015中國設計創新驅動發展論壇”在上海新天地安達仕酒店召開。主辦方邀請的四位嘉賓:來自上海的AAI國際建筑師事務所副總裁、總建筑師蔡楚曦,唯想國際創始人、董事長、創意總監李想,來自武漢的張紀中室內建筑創辦人及創意總監張紀中,武漢思瀚設計創意及合伙人余微微分別做了主題演講,分別從不同的向度回應了設計創新的主題。金螳螂上海設計公司合伙人創意設計師及市場總監胡批修、武漢后象設計事務所合伙人周翔、上海艾獲爾室內裝飾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總監胡俊峰、CCDI悉地國際總監艾俠就創新問題發表了各自的看法。武漢設計師周翔、蔣宏華、栗濤、劉濤、柳小飛、周衛等分別就各自關心的問題與眾位嘉賓展開討論和交流。

2015中國設計創新驅動發展論壇現場
《設計家》傳媒出版機構主編許曉東介紹了本次論壇創辦的背景,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創新的話題在設計界受到廣泛關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需要以創新驅動帶來國民經濟的發展。而設計是創新中的創新,在全民創新的新形勢下,設計界關于創新的討論,有助于設計師們形成新的思路。
蔡楚曦主要介紹了IIA國際建筑師事務所設計目前各類型的項目所占比重、項目分布的區域及一些已建成的酒店、商業和住宅項目。蔡楚曦重點向武漢設計師分享了事務所兩個重要的酒店項目的設計過程及經驗。他介紹了位于上海外灘的和平飯店的通過改造設計,老建筑煥發出新活力的過程。這是一棟1930的老建筑,設計師從檔案館找出其原始圖紙進行研究,最終以“豐”字形重新劃分空間布局。蔡楚曦指出設計如和平飯店這樣的文物保護項目,設計中最大的挑戰是通過文物保護局對文物的審批。第二個項目是蘭博基尼品牌延伸出來的酒店項目,該項目位于杭州郊外的蕭山。蔡楚曦介紹了蘭博基尼酒店品牌的由來,項目所處地理位置,非常優美的自然環境,業主的需求,以及設計師將酒店融入蕭山的山水之中的設計理念。蔡楚曦認為在經濟的新常態下,精品酒店的優勢會日趨明顯,與傳統商務酒店相比,精品酒店的投資僅傳統酒店的1/3甚至1/4,對于業主來說其前期資金壓力會減小很多,將成為酒店業主新常態下的競爭優勢。
張紀中與設計師們分享了自己設計的四個小項目案例。第一個是武漢萬科潤園的辦公項目,他主要介紹了項目背景、業主要求及設計過程。第二個項目是武漢一家私房菜餐廳項目,張紀中介紹了餐廳里的布局、藝術裝置的設計,作為女性餐廳設計師關注的一些細節以及地板材料的特殊使用方法。張紀中認為設計師不是純粹的藝術家,設計師可以設計無數種風格,要注意去符號化。張紀中介紹的第三個項目是一個酒吧加辦公的項目,業主的需求跨度比較大,在設計中通過與業主的溝通,最終完成設計。最后張紀中分享了自己設計的一個私人住宅項目,他介紹了業主夫婦的背景及設計要求,在設計中為了達到設計效果,他親自去工廠調色板,并專門派遣設計師到音響設備廠學習。
80后美女設計師李想,具有東西方不同文化的留學背景,以建筑師的身份介入到室內設計領域,經歷了思維方式和設計手法的轉換。她分享了自己設計的三個項目,前兩個是文化類別的鐘書閣一期和二期,她認為做室內空間設計的切入點不是專注于墻面或天花吊頂等表面裝飾,而應該專注于空間帶給人的愉悅感和震撼感。而鐘書閣一期將書的精神作為設計的啟發點。李想介紹說設計鐘書閣二期時是站在甲方的角度思考,希望提升其品牌性。因此放棄了與一期同質化的設計想法,展現的是一種新狀態,即對書的仰望,空間設計采用了很重的硬裝。第三個項目云水格精品酒店,設計的切入點集中于空間中的家具上。李想認為做山水意境的設計不一定要設計出山水,還可以運用山水之間,人的存在感受來展現,以此讓現代人體驗在山水間脫去浮華后的平靜與愉悅。為增加空間的體驗性,云水格的家具設計均為其自主研發的原創定制產品。
余微微分享了自己關于創新的看法以及現在的設計公司在管理中常出現的問題。他認為在創新與發明之間還存在一種狀態是改變,設計師如果站在自身的角度之外看設計,能夠做出一些改變也是一種創新,這種創新需要設計師改變以往的行為方式。在設計公司的管理問題上,他認為很多設計公司的管理和傳統的手機模式一樣非常簡單和機械,用很多框將每個人都套起來。人與人需要交流和溝通,他借鑒福斯特建筑事務所的管理模式分析了滾動式的管理模式的優勢。
胡批修介紹了金螳螂目前的產業鏈式的布局,并就互聯網時代的創新問題發表了看法。他認為所謂創新是相對傳統而言,在互聯網時代,大家接收的外部信息是對等的,創新就不僅僅是區別于傳統的思維上的改變,更多是一種模式的創新。
周翔認為設計是關于未來的方向性的復合型問題,而所謂風格僅僅是設計的表皮,關鍵在于設計師想表達的思想及善于用何種方式表達項目。
胡俊峰以自己開公司的經歷分享了他的觀點,他認為創新在某種程度上是追求本我的發展過程。每個設計師追求的本我的程度和深度不同,體現出來的設計水平差異很大。但如果一直追求本我,其設計最終會非常精彩。同時,他也認為設計師在面對客戶和設計時,需要少一些浮躁,做出一些真正打動自己的設計。
論壇現場分享充分,交流熱烈,氣氛融洽,兩地設計師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溝通對話將不斷持續。
幾天的考察交流,從多元交匯的城市文化,到東、西方國際大師的一流建筑,從大師事務所開放嚴謹的作風,到一線設計師的務實而又前沿的思考,從行業趨勢到個人品牌,武漢的設計精英們看到、聽到也思考了很多。立足現實,做最好的自己,是中國設計精英之旅活動對所有設計師的祝福,未來會更好!
本次中國設計精英之旅(武漢站)是《設計家》傳媒出版機構與簡一大理石瓷磚合作開展的一場重要的考察交流活動。過去的時間里,《設計家》傳媒出版機構聯合簡一大理石瓷磚先后開展中原鄭州、山城重慶、沿海福州、西部南寧、巴蜀成都、東北沈陽和哈爾濱、西北銀川、燕趙石家莊等近10站設計精英的考察之旅,于業內取得良好口碑并引發社會大眾的廣泛關注!对O計家》傳媒出版機構致力于傳播全球范圍內先進的設計文化和技術,通過推動設計進步實現社會共同發展。而簡一大理石瓷磚,作為大理石瓷磚領域的專家,一直推崇并奉行品牌理念“大道至簡,一以貫之”,更長期關注設計界的發展。“中國設計精英之旅” 仍在繼續,讓我們共同期待下一站的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