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金融時報》5月24日報道,日本建材巨頭驪住考慮對其子公司中宇(Joyou AG,下簡稱中宇德國)的創始人蔡氏父子采取全面法律行動。兩人此前已被公司監事會剔除出管理層。
由于中宇德國上周五(5月22日)在德國漢堡法院申請啟動破產程序(中宇中國的的官方聲明稱是“提交重整程序申請”),驪住將面臨至少410億日元(約合21億人民幣)的損失。這引起了國際基金公司對驪住可轉債的減持。
這是自2012年加拿大上市中國企業嘉漢林業(Sino-Forest)的破產以來,再一次引發了投資者對海外上市中國企業透明度帶來的問題的擔憂。
一個月前就發現端倪 中宇市值蒸發超26億
中宇德國在沖銷了為香港子公司*擔保而產生的3億美元損失后,因資不抵債,于上周五(5月22日)宣布向漢堡當地法院申請啟動破產程序( file an application for the opening of insolvency proceedings)。中宇衛浴23日通過官方微信強調該程序為“重整程序”。由于德國破產法規定需由初步調查官(preliminary administrator)進駐企業,調查是否存在實質資不抵債的情況,因此目前不能從法律上認定中宇德國破產。
《金融時報》報道稱,該香港子公司是中宇德國在福建八個領域業務的控股公司。
中宇德國一個月前發起了一項專項審計,并暫停了公司創始人和主席蔡建設,及其兒子蔡吉林的職務。當時公司就潛在問題向股東發出警示。公司股價隨即發生了斷崖式暴跌,市值從3.96億歐元跌至低于900萬歐元,市值蒸發達26.3億人民幣。
驪住全球并購嘗苦果 基金公司減持驪住債券
根據公開報道,中宇集團由蔡建設創立于1988年,隨后急速擴張。2009年與德國高儀(Grohe)簽署合作協議。當時高儀的主要股東是TPG(Texas Pacific Group,德州太平洋集團)。一年后,中宇德國作為中宇集團的融資公司在法蘭克福上市,通過中宇集團27.7%股票募集0.91億歐元。2011年,高儀通過吸納了蔡建設及其家族手中的中宇德國股權,取得了控股權,并迅速增持至72.3%。2014年1月,TPG及其聯合公司出售了87.5%的高儀股份給驪住和日本開發銀行組成的財團,其中就包含高儀所持有的72.3%的中宇德國股權。
直至今年4月底,驪住發現了中宇德國的會計違規行為,并被迫推遲了發布其全年業績。
驪住總裁藤森義明表示是“最近才發現中宇的違規行為”(only discovered the irregularities at Joyou recently)。但分析師認為這一會計問題的發現,讓人懷疑驪住和日本開發銀行是否完成了盡職調查。
這家日本建材巨頭終于因為其海外并購而嘗到可苦果。根據彭博社的報道,多家基金公司開始減持驪住的可轉債。
在收購德國高儀之前,驪住就以5.42億美元收購了美國衛浴制造商美標。
外媒提醒外國企業:警惕中資企業財務陷阱
《金融時報》指出,驪住的遭遇讓人想起了美國重型設備制造商卡特彼勒在收購鄭州四維時遭遇的財務陷阱。據財富中文網報道,2013年,卡特彼勒宣布其在2012年在中國收購的鄭州四維存在財務造假問題,因此導致5.80億美元(約合36億人民幣)的非現金商譽減記。這起事件不僅反映了中國企業會計實務普遍與國際脫軌的現實,同時也暴露出了涉及中資企業的并購交易中盡職調查的不足。
與之類似,2011年6月渾水公司的卡森-布洛克(Carson Block)在其撰寫的一份報告中指責加拿大上市的中國林業企業嘉漢林業((Sino-Forest))虛報林木資產。受到欺詐指控后,嘉漢林業的股價出現暴跌。此后,嘉漢林業遭加拿大安大略省監管部門停牌。2012年,嘉漢林業宣布啟動了破產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