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浴產品是剛需,一旦市場恢復元氣,前途定然一片光明。盡管如此,可當下衛浴行業的發展形勢卻不容樂觀。洗牌浪潮一波接一波,除卻少數大品牌能夠從容應對外,大多數中小衛浴企業都在巨大的生存壓力下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那么到底是什么阻礙了衛浴企業前進的腳步?
成本過高是第一座“大山”
我國衛浴業面臨的第一座“大山”是成本過高。為了滿足用戶日益嚴苛的消費需求,提升用戶體驗,衛浴門店需要提供寬敞和空間和舒適的環境,商家則必須承擔高額的門店租金。加之人力成本不斷攀高,過重的成本負荷已經讓商家幾乎不能喘氣。與此同時,隨著國民經濟發展產生質的飛躍,人民的生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人們對衛浴的需要也必然朝著節能環保方向發展,這就要求衛浴材料、生產工藝也要與時俱進,而這必然會直接導致生產成本的大幅增加,這對中小衛浴企業來說是無力承擔的。
智能化發展困難重重
隨著經濟不斷發展,人們的消費需求也水漲船高,人們對衛浴的要求不再是單純的功能需要,更是裝飾美觀、彰現個性的需要,個性化、高端化已成需求大勢,傳統的衛浴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另外,智能化發展趨勢已經滲透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智能家居的話題也被炒的風生水起,消費者的脾性被“大勢輿論”養得日益刁鉆。但縱觀全行業,也就金字塔尖端的極少數企業掌握著智能家居的相關技術和資源,但要在行業普及仍將面臨重重困難。
傳統衛浴面臨生存危機
隨著電子商務的風靡,傳統衛浴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而對于目前較為普遍的O2O運營模式,傳統衛浴企業對于電子商務的探索還處在初級階段。除此之外,衛浴市場不景氣,很多企業都把樓市視為“救命稻草”。今年上半年以來,多項房地產相關政策進行了調整,包括住房貸款利率、購房首付等都進行了下調,但樓市的回暖對衛浴市場的刺激作用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強大,衛浴企業不可把希望寄托在樓市上,要想打破目前的生存困境,衛浴企業還需要尋找新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