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孩子的未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可謂絞盡腦汁,學區房就在這愈演愈烈的教學資源“爭奪戰”中脫穎而出,不斷受到家長熱捧,樓市大佬也火眼金睛地抓住這棵“搖錢樹”,紛紛打出“學區房”的招牌吸金。
但你知道嗎,學區房也是有真、假之分的!你買的究竟是貨真價實的“李逵”,還是濫竽充數的“李鬼”?

說起現在的學區房,很多購房者心痛不已,買房時不惜出重金購買學區房,到9月份真正開學時,不少購買了學區房的家長們都傻了眼,當初說好的熱門學校根本上不了!這也讓不少家長憤怒不已,投訴、維權等等事情就這樣發生了。
假學區房則掛著“名校”的招牌,打著“家門口的學區房”口號招攬購房者,購房者買入之后,孩子得每天起早貪黑,“長途跋涉”才能到達學校,更有甚者其實根本就沒有劃入相應學區,無法給出入學名額,這不是耽誤事兒嗎!
9月,就將迎來新學期了,家長們可得擦亮眼睛,看準真學區房再買,別讓“李鬼”鉆空子,坑了血汗錢,耽誤了孩子!
貓膩一:我買的房子離名校近,為何不是這邊的學區房?
正解:就近原則,不是最近原則!
國家教育部明確規定學區劃分采用就近原則,很多市民從自己的角度來看,地域范圍內的學區劃分,發現沒有體現完全就近的原則!
據了解,鄭州劃片區域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每三年都會有所調整。因此購房者如果購買學區房一定要咨詢區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切莫覺得離學校近想當然或者只聽房產中介的一家之言。
一般來說,每年的招生簡章中都有明確的劃片公示。如果各個學校的招生簡章還沒公布,可以參照上年的相關政策,查看是否在劃片之內。切記就近入學不等于最近入學!在同一個區域內,隔著一條街道,可能就劃分在不同的小學。
據了解,管城區外國語小學跟雅美新居就隔了一個未來路,卻不在學區劃分范圍內,業主的孩子只能去2公里以外的小學上學。教育局工作人員表示,尚未出明確規定說該小區居民不能上,但是學校周邊樓盤近20個,適齡兒童約400,學校容納不了這么多學生,后期會根據實際情況來安排。
家長覺得從自己小區出發,到離自己家最近的學校入學是就近入學,但教育部門在學區調整的時候,考慮的是整個區域,我們希望當新學校出來,重新微調學區時,確保適齡兒童都有相對就近的學齡配置以及相對均衡的人均教育資源。
貓膩二:當初開發商承諾的學區為何現在上不了?
正解:學區是政府劃分,開發商說了不算!
學區房是指由教育部門或者由學校規定的招收的招生,或者入學的指定的一個地域劃分的范圍。在這個范圍里邊學生可以通過享受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這么一個范圍,所以我們把這種范圍里面的那些物業、房產,我們叫做學區房。
從這個概念中可以看出,確定學區房的主體,是教育部門,或學校,而不是開發商!有時學區房只是開發商的一些宣傳手段,比如告訴你周邊有幾大名校,等入學時發現確實周邊有學校,但是房子根本不在劃片范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