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上半年破萬億的房貸增量,部分銀行在三季度已經對貸款政策有所調整。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房貸優惠政策“縮水”比較普遍,而深圳等地的國有大行甚至暫停了房貸業務,一時間引起了市場關注。
據記者了解,今年樓市的庫存消化加速,交易市場已經有回暖趨勢。由于北上廣等一線城市部分區域的房價突然上漲,銀行從貸款額度及風險的角度出發,對政策進行了重新調整。

房貸優惠大幅“縮水”
7月中旬,農行作為最后一家國有大行在深圳地區將首套房的首付比例提升至四成,至此國有四大行已經全線實現了首付比例的提高。
“在部分一線城市,隨著股市的攀高,樓市也有了一些起色。然而,房價一個月20%的漲幅及交易量的虛高在銀行看來并不正常,銀行對于樓市的資金投入也會相應謹慎很多。”深圳一家國有大行人士認為,深圳很多銀行都對房貸政策進行了調整,其中包括國有大行及股份制銀行。
該人士認為,在銀行資金成本上升的背景下,房貸在所有業務中的利率相對較低。面對旺盛的市場需求,銀行被迫抬高了利率,也就是減少了優惠。“對于一些股份行來說,房貸業務本來就不賺錢,為了這一點小利去承擔不匹配的風險,銀行也覺得不是特別劃算。”
據了解,在今年年初的首套房的房貸中,不少銀行對貸款利率還能執行基準利率的9折,甚至是8.7折。但是,眼下的深圳市場,農行和建行的房貸利率按照基準上浮5%執行,而中行的房貸利率則是在基準利率上上浮10%。
“即使是上調了首套房的貸款利率,但是申請的人依然很多,并沒有產生比較明顯的影響。”該人士向記者透露,建行、農行等國有大行在之前貸款結構中,房貸在零售業務中就占了很大比例,銀行此事也是通過利率措施對貸款結構進行調整,避免貸款結構的失衡。
據相關媒體報道,由于目前深圳購房申請貸款的需求過大,已經有兩家國有銀行深圳分行的房貸斷供,房貸審批及放款都得不到保證。

據記者了解,除了兩家國有大行暫停房貸之外,平安銀行、民生銀行、廣發銀行、天津銀行等銀行也都在暫停房貸之列。
一家股份行信貸部人士稱,深圳的房價短期上升過快,尤其是在前海地區,一些樓盤的價格漲幅達到40%,而這給銀行房貸業務帶來了很大的壓力。銀行內部已經對這種情況進行了風險警示。“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果現在給這些購房者貸款,一旦房價出現40%的跌幅,房產價值和銀行貸款立刻會出現倒掛現象。”
“目前對于樓市到底有沒有回暖尚且存在爭議,一些聲音認為是價格的虛高和回暖假象,銀行對此也是處于觀望狀態。”上述人士稱。
更值得關注的是,由于前兩年國內樓市不景氣,包括溫州在內的一些地區頻頻出現購房者斷供的現象,當時也讓很多銀行頻頻被迫進行司法訴訟。“很多銀行將房貸作為零售業務的核心組成,是因為資產的質量比較優質,而銀行的風險相對較低,絕對不是最終希望將房貸資金放出去換來一套套的商品房。如今,很多銀行也怕陷入這一類的糾紛。”
房貸業務偏好降低
除了深圳之外,北京、上海、廣州、青島等城市的銀行也或多或少收緊了房貸,通過抬高貸款利率、放慢審批速度,延緩發放貸款等等形式控制房貸節奏。作為去年部分大行業務的“香餑餑”,今年下半年銀行對房貸業務的偏好明顯有所降低。
央行剛剛發布的2015年上半年信貸投放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銀行個人購房貸款余額12.64萬億元,同比增長17.8%,增速比上季末高0.2個百分點,比各項貸款增速高4.4個百分點;1~6月增加1.12萬億元,同比多增1767億元。
“之前國家為了提振經濟,在房地產貸款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消化庫存。但是,上半年信貸數據已經明顯可以看出房地產量價齊升的現象,銀行也會從貸款額度上也會有所控制。”一家券商銀行分析師認為,上半年一些銀行都做了很多的房貸業務,可能下半年就不會再通過這項業務來沖量了。
一家股份行基層行長向記者透露,“上半年整體經濟不好,銀行面臨既要完成放貸指標,又放不出貸款的尷尬。通常情況下,上半年銀行的貸款發放應該占到全年的70%,但是今年明顯達不到,就只能通過房貸業務來沖量。下半年的情況有所轉好,銀行的選擇就更多一些。”
實際上,對于一些股份制銀行來說,房貸業務一直就“不吃香”。“銀行的資金成本在上升,房貸業務的利潤很薄,銀行不會選擇在這項業務上投入過大的資金。相比其他業務,銀行是能夠有更多選擇的。”上述基層行長表示,“房貸一直不是銀行的主打業務,而銀行也不推薦多做房貸。”
據了解,對于招行、民生等等一些銀行來說,房貸業務的偏好遠遠不及資本市場業務。在這一輪救市中,多家股份行都迎合政策推出一些產品助力上市公司增持,而其中銀行的利潤也遠比房貸業務豐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