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 新作為 全省新一輪項目建設觀察
8月17日,2015全省第二次項目建設現場觀摩會第二組、第三組走進銅仁、黔南。
就地取材點石成金
進入石阡縣石材產業園福建盤興集團車間,各種石材樣品鱗次櫛比,石材制成的洗衣池、電視墻、盥洗盆、花盆、車阻石、公園椅等產品琳瑯滿目,很是吸引眼球,代表們紛紛貼近仔細觀看。
一路看,一路學。安順市委常委、西秀區委書記郭偉誼深有體會:“今天參觀的石阡石材產業園項目,其特點就是利用了本地豐富的石材資源,就地取材進行深加工,并充分利用沿海市場優勢,將資源優勢和市場優勢相嫁接,拉長產業鏈,產品有了品質,更有了銷路。”
光有資源還不夠,如何做好資源文章,變資源為資本,石阡縣將石材產業作為全縣新興支柱產業來培育,并獲得了外地企業的青睞,“貴州的資源、人文環境都很好,吸引我們在這里落地,通過引進沿海地區的技術、市場、包括觀念,打造貴州的石材品牌。”福建盤興集團總裁林琿說。該集團在石阡石材產業園內組建了貴州石阡盤興投資有限公司,年可開采大理石方料6萬立方米,實現年產值達2億元。
思南縣塘頭高效現代農業示范園是集科技種植、生態養殖、良種繁育、農業休閑和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園。步入園區,瓜果飄香,大家紛紛拿起水果品嘗起來。
“嗯,很甜!”貞豐縣委書記陳湘飚一邊吃著園區種植的桃子,一邊對記著說,塘頭高效現代農業示范園的發展模式很有特色,通過使用一整套遠程操控系統實現園區系統化管理是一大亮點,值得學習借鑒。
正如代表們看到的,塘頭高效現代農業園區把現代農業與現代水利相結合,更是農旅結合的典范。畢節市委常委、七星關區委書記宮曉農看到了亮點,更看出了經驗:“把農業和水利相結合,可以變水患為水利,解決灌溉問題;把林地和坡地相結合,可以充分利用立體生態發展農業;把土地流轉后再反包給農民,解決了原來千家萬戶的小農經濟不能適應千變萬化的大市場問題。”
如今,電商在悄然影響廣大農村的產業轉型,在印江自治縣電子商務產業園里,“農村淘寶”催生出一張張訂單、帶動一批批就業,讓印江縣成功入選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
除了觀摩工業、農業項目,第二組代表團還觀摩了3個旅游項目。思南縣“無中生有”,從22公里外引溫泉水打造以九天溫泉酒店為主體的溫泉旅游綜合體,并融入土家文化元素;江口縣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緊鄰梵凈山因地制宜打造寨沙侗寨美麗鄉村項目和云舍土家民族文化村景區,讓觀摩代表贊嘆不已。
鳳岡縣委書記廖其剛表示,這些旅游開發模式很有特色,臨近的旅游點可以串聯成線,通過聚合旅游資源,有利于把游客留住。“充分發揮利用民族文化特色發展旅游項目的做法對我們啟發很大,將把經驗帶回去,充分運用安龍縣布依族文化,進一步打造好金州農耕文化園。”安龍縣委書記鄧修宇告訴記者。
17日晚,省委副書記、省委政法委書記諶貽琴主持召開觀摩座談會,部分縣區委書記在座談會上進一步深入交流觀摩感受和體會,并對繼續辦好觀摩會、推進全省發展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大家充分肯定市州和縣區代表分組觀摩這一組織形式創新,認為讓縣區代表觀摩縣區項目建設,相互之間有比較、有借鑒、有啟發,使得學有榜樣、趕有方向,受到了教育、提振了精神、增強了信心,有利于推動縣區比學趕超。
觀摩代表們紛紛表示,這次觀摩所到之處產業發展業態很好,項目建設環境保護得好、資源利用得好、市場結合得好、科技運用得好,是堅持主基調主戰略的典范,是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的典范,充分說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發展路子是正確的,充分說明我省項目建設觀摩會的推進方法和策略是正確的,增強了發展的信心。
強強聯合催生千億級產業園區
8月17日,甕安經濟開發區,貴州芭田生態工程有限公司磷化工循環經濟產業項目一期工程建設已接近尾聲,即將投產運營。2500畝廠區面積、102.78億元投資顯示出這是一個“巨無霸”企業。與芭田一路之隔的貴州金正大生態工程有限公司,是目前全國最大的硝基肥、水溶肥單體生產基地和全球最大的緩控釋肥生產基地。
以這兩個龍頭企業為引領,甕安正憑借6.5億噸的磷礦儲量,打造國內一流磷化工產業基地。
70公里外的福泉經濟開發區,貴州泰福石膏有限公司利用磷石膏廢渣生產的高品質紙面石膏板,實現了變廢為寶。
福泉和甕安,因“磷”結緣。2013年,黔南州“一圈兩翼”發展戰略提出發揮甕安和福泉磷、煤、鋁等能礦資源和產業集聚優勢,整合區域資源,建成甕安-福泉千億級工業園區。
“強強聯合實現了能量聚變。甕安和福泉的很多項目在循環經濟上做足了文章,真正守住了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值得學習。”畢節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納雍縣委書記郭華表示,納雍將借鑒甕安福泉園區建設的經驗,打造煤化工產業升級版。
與甕安-福泉地區相似,位于貴州西部的畢節市-六盤水市-興義市能源資源集聚區正按照國發[2012]2號文件要求,朝著建立我國南方重要的戰略資源支撐基地努力。
六盤水市委常委、盤縣縣委書記付國祥也在這里找到了靈感:“我們正在盡最大努力,對煤礦資源的開采、加工方面做到吃干榨盡,最大限度地發掘資源潛力。”
“引鳳還巢”催生“雁歸經濟”
1996年,貴州人彭洪富在深圳創辦了富祥磨料磨具商行。
2011年,彭洪福帶著技術和資金回到貴州,在丹寨投資創辦了貴州興富祥立健機械有限公司。
2013年9月,興富祥公司推出的2408HFNC無心磨床在德國漢諾威舉辦的歐洲機床展覽會上聲名鵲起,火遍國際。
“2408HFNC無心磨床設備結構設計精良,堅固穩定,尤其是該設備主軸采用的高液靜壓技術是目前國際上最高端技術之一。”8月17日,興富祥無心磨床被觀摩代表團團圍住,代表們伸著脖子,踮起腳尖,想要“一睹芳容”。
公司墻上的標語格外引人注意:打造中國的瑞士!
興富祥的確有這個底氣——“只要客戶提供圖紙,什么樣的數控機床我們都能生產。”
介紹員此言一出,代表們的神色既驚又喜。
幾年的發展,興富祥在貴州枝繁葉茂。
項目達產后每年可生產數控機床1200臺,其他機床600臺,年產值12億元,解決1000人就業。
“興于深圳,富及貴州。”彭洪富一語道出返鄉原因。
彭洪富返鄉,成了丹寨裝備制造業的領頭羊,強磁吸引了天凌高數控、歐泰數控、建軒佳數控等一大批裝備制造企業落戶。丹寨裝備制造以此為支點,完美起飛。“返鄉創業,是當地經濟發展的希望,一方面可以提供就業崗位,另一方面可以減少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的數量,有利于社會和諧。”黔東南州委常委、常務副州長王貴表示,黔東南州將繼續加大支持返鄉創業的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