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記者跟隨環保部門對邯鄲峰峰礦區列入第二季度“六個一批”的環境違法案件整改落實情況進行全面督訪。
52家小陶瓷廠將“退場進園”
當日上午,督訪組一行來到峰峰陶瓷重鎮——義井鎮探訪。該鎮生產面盆、藥罐等日用瓷已有百年歷史,在上拔劍村及周邊有52家使用煤氣發生爐的陶瓷廠,其中31家無環保審批手續,煤氣發生爐治理設施老化,煙塵污染嚴重,造成群眾反復舉報。該鎮也因此被環保局公開約談。
走進該鎮紅玉陶瓷廠,廠內煤氣爐正在運轉,工人正滿頭大汗的搬運著剛剛燒制好的陶瓷面盆。“我身后就是新建的廠房。”該廠總經理李金龍表示,由于原有火爐不符合環保要求,自7月份以來,該廠投資500萬元購置了天然氣生產線,新建了生產廠房,“生產線明年即可投產,這將使我廠徹底實現清潔生產。”李金龍說。
“目前8家企業已經改用清潔能源,2家正在改建。”對于原有小陶瓷廠為何不立即關停,該鎮副鎮長高海宏解釋,該鎮生產陶瓷的歷史悠久,產品遠銷國內外,占有全國市場1/5的份額。該產業在當地已經形成固定產業鏈,從業者達5000余人。此前就因強行取締,從而造成群體上訪事件。另外,該鎮屬丘陵地帶,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布設較困難。為醫治頑疾,該鎮采取了疏堵結合的方針,謀劃選定新園區,讓小陶瓷廠進行集中生產,“現在我們已采取多方監管,確保不冒一縷黑煙;各個小廠已不再接受新訂單;鎮政府還為各廠提供了15年免租金、補償用地等激勵措施,鼓勵各廠進園。”
站在義井陶瓷產業園,高副鎮長躊躇滿志:“園區南至張莊村、北至陶瓷六廠、西至上拔劍村,東至下拔劍村,占地970畝,均是廢舊荒地。現在正進行土地流轉手續,按照統一規劃,今年年底將完成占地、規劃、‘五通一平’(水、電、路、天然氣、通訊網絡全通,場地平整),明年,入園企業將可遷建開工。”
記者在該鎮見到了已經被批復的《峰峰礦區人民政府關于義井片陶瓷企業整合提升的實施方案(草案)》。《方案》明確指出,對境內使用煤氣發生爐的陶瓷企業將進行集中整治,入駐園區后,改用天然氣、電力、液化氣等清潔能源,完善環評等手續,推動陶瓷產業健康發展,為該區轉型發展、綠色崛起貢獻力量。
取締整改違法生產企業
此前,峰峰鵬通焦化有限責任公司焦爐地面除塵站在線監測設備損壞,長期未修復;焦爐爐體串漏造成煙囪冒黑煙。此次記者看到,該廠在線監測設備已煥然一新。據介紹,被公開約談后,該廠新購設備在遭受雷擊損壞后,又投資28萬元購置了新設備;同時,對焦爐爐體進行整修。
在峰峰礦區五礦電廠內的三家水洗廠,由于無環保審批手續,無污染治理設施,生產廢水直接外排,取締不徹底,造成群眾重復舉報,被“掛牌督辦”。當記者趕到現場時,其中一家水洗廠的大門半關,廠內設備隱約可見,未見生產跡象。當地環保人員表示,該廠已經徹底停產。
隨后,督訪組一行又探訪了被依法關停取締的峰峰大社鎮米石場和小塑料加工場等地,發現各環境違法行為均得到有效治理。(記者/張紅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