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建材行業的線上與線下分屬兩個渠道,并且存在此消彼長的問題,只要線上賣得好定然會沖擊線下市場。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居建材企業開始積極介入電商,謀求線上線下一體化融合。可以說,未來家居建材線上線下融合趨勢基本已定,也不會再有“線上逼死線下”的說法,只是衛浴企業要如何才能讓二者真正融合在一起?眾多衛浴實體店又該如何彌補自身短板,建立起與電商同臺較量的能力與水平?
衛浴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實體店如何彌補自身短板(圖片來自網絡)
衛浴企業力推電商原因何在?
衛浴企業寧愿冒著沖擊線下實體店利益的風險,也要與電商平臺合作,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品牌推廣需要。如果一個消費者,在網上瀏覽購物的時候,看到的都是衛浴企業競爭對手的產品圖片,那么無形中這個品牌形象會占據消費者的心智,就可能與其達成交易。你不去露臉,對手就占領這個地方了。
其次,關注潛在消費者。作為一家成熟的衛浴企業,永遠要關注產品用戶,關注潛在消費者。今天的中國處在一個產品升級和消費行為快速升級迭代的通道之中。70后、80后、90后購物時都不再唯價格論、唯功能論,而是有更多因素的考量。用戶群體本身的需求多元化與分化也很顯著。所以,電商平臺作為一個目前最有效的企業與用戶溝通的渠道,企業如果不在這個平臺上,跟用戶做直接的交流,不對用戶消費行為進行分析,那就很有可能會丟掉未來的客戶。
再次,市場份額的搶奪。再偉大的企業,再有情懷的企業家,也要通過一個個產品的銷售利潤來維持企業的發展。商業情懷可以在天上,生意成交一定要在地上。電商平臺上有著近6億的從存量市場轉移過來,有確切的現實或潛在需求,對于企業來講,這個含金量很高的精準用戶群體,誰都不敢忽視。
如何打通線上與線下渠道?
當前,所有衛浴企業都已經非常清楚地認識到,打通線上與線下渠道,謀求一體化發展是未來的必經之路和必然趨勢。但是對于到底如何打通線下與線下平臺的資源,卻考驗著眾多衛浴企業的商業智慧和戰略布局。打通線下與線下,關鍵要抓大放小,找到融合點和差異點,真正謀求將線下資源與線上資源的有效對接,而不是完全融合。
首先,價格應該保持相對統一。從客觀角度看,固然網上那種低毛利的價格競爭太激烈,無法持續,不過實體零售店賣得太貴也不正常。不是說零售店的毛利太高,而是其進貨成本跟運營成本都比較高,導致終端價格必須要高才能維持衛浴實體店的生存。其實,現在天貓、京東等平臺,大部分的產品價格與實體店的零售價格相差不太大,因為電商平臺的運營成本也增加了。所以企業應該對電商平臺的供應鏈價格體系有所約束,不至于經常性的沖擊線下渠道商和實體店的價格體系。
其次,要提高經營效率。最重要的一點是降低線下渠道零售商們的進貨成本。如何降低呢?唯一的方法就是提高經營效率,不可避免地要砍掉一些中介作用的代理商,或者將代理商的經營職能轉化。時代的進步肯定會淘汰一些落后的生產力,這個是趨勢而不是靠運營者的聰明才智可以避免的。
再者,就是價值流程優化與重構。即便在人人都談互聯網的環境下,傳統衛浴產業的商業本質并沒有變,那就是商品價值的流通。衛浴企業應該利用互聯網各種工具將傳統的商品、信息、物流、服務等運營模式進行成本優化、效率改善、服務提升等方面的重構,包含組織重構和流程重構。經銷商如何參與這些重構呢?主要著重在物流和服務這兩點上。對于在全國已有成熟銷售網絡及服務網點的成熟品牌企業,應該將散布的優質網點進行整合。以企業為運營核心,整合成一個集庫存信息、訂單處理、物流路徑計算的大協同平臺,線下的零售門店就相當于是一個功能細胞,受企業這個大腦的統一控制。
實體店如何彌補自身短板?
當電商越來越強大,而線上實體店的生活空間和地位也就越來越尷尬。特別是最近幾年以來,大量的線下實體店,特別是在大連鎖的門店紛紛關閉。那么如何定義在互聯網時代,衛浴實體店的商業價值和行業地位呢?其實,即便放在企業大的電商化發展過程中,實體零售店依然有兩個方面的優勢不會減弱,即配送的及時性和服務的當面性。
只要實體店具備了及時配送、質量維修、用戶反饋這些電商平臺做不了的、需要面對面展現的功能屬性后,相信在電商化趨勢下也會活得越來越好,那些送也不送,修也不修,只是起到互聯網也能夠替代的中介作用的那些經銷商者可以離場了,趁著事情沒有變得更糟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