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倡導“互聯網+”之下,中國制造業的地位受到了削弱,而李克強總理將“工匠精神”寫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有代表委員們認為,弘揚“工匠精神”將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動中國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促進企業精益求精、提高質量,使認真、敬業、執著、創新成為更多人的職業追求。
當“互聯網+”遇到“工匠精神” 衛浴企業會如何變化(圖片來自網絡)
互聯網+“工匠精神”的化學反應
馬化騰在解釋“互聯網+”戰略時表示,“互聯網+”戰略就是利用互聯網的平臺,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把互聯網和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結合起來,在新的領域創造一種新的生態。“互聯網+”對傳統產業不是顛覆,而是換代升級。而中國制造業作為傳統工業,生產方式的轉變正是需要這樣的戰略平臺。
“工匠精神”其核心是:不僅僅是把工作當作賺錢的工具,而是樹立一種對工作執著、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工匠不一定都能成為企業家,但大多數成功企業家身上都有這種工匠精神。當下我國制造業存在著大而不強、產品檔次整體不高、自主創新能力低下的現狀,“工匠精神”的倡導將會帶動制造業從中低端走向中高端,推動中國從“制造大國”變為“制造強國”。
縱觀陶衛行業,作為我國制造業之一,如今面對市場產能過剩、質量不高、人口紅利下降、生產成本不斷上升等境況,生產方式的轉變、產品質量的提升顯得尤為重要,需要借助互聯網來進行轉型升級。但陶衛企業在互聯網一視同仁的前提下,善于運用之際也需要培養自身的軟實力——“工匠精神”。
去年熱門的“馬桶蓋事件”引起了軒然大波,很多消費者蜂擁去日本馬桶蓋成潮,甚至2000多元人民幣的馬桶蓋被中國游客搶空賣斷貨!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事件?我國同樣有生產馬桶蓋,但是其質量沒有達到消費者需求。為什么這些企業的產品質量搞不好?那就是缺乏了這種做事嚴謹的“工匠精神”。
中國作為一個制造業大國,更加需要工匠精神。在互聯網+思維瘋狂蔓延的時代,工匠精神的重提和傳承尤為重要。因此,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致力產品質量的全面升級,是中國制造業升級的必經之路,也是推動中國從“制造大國”,走向“智造大國”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