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國內家電廠商都與電飯煲這一品類較起了勁。
先是年初,美的與韓國電飯煲市場份額超過1/3的廠商酷晨合作成立合資公司,發力高端電飯煲市場,美的同時也加碼推出自己品牌的IH電飯煲產品。接著“兩會”期間,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高調發布、親自代言大松IH電飯煲,還在北京辦了“萬人體驗活動”發布會現場試吃比較。這周,連小米都發布自己的米家壓力IH電飯煲,還挖來前三洋電飯煲事業部負責開發的內藤毅擔任負責人。對此,有人認真說這是雷軍再度挑戰傳統制造業,也有人玩笑說小米到底要承包年輕人的多少個“第一次”。
國內廠商“死磕”電飯煲,都與去年被熱炒的“中國游客赴日韓搶購電飯煲”的話題有關。作為一個有悠久飲食文化的國度,我們吃米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史記》里就有記載大禹讓舜帝的女婿益發給老百姓稻種在低濕的田地種植,另一方面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飯煲生產和銷售國,可就是這樣,國產電飯煲的美譽度還贏不過“外來和尚”,確實讓國內廠商“心氣難平”。
就像格力董事長董明珠說的,“我們這么一個制造大國,怎么可能造不出讓人心動的產品?我特別生氣‘到國外買電飯煲’的事情,這個事真的刺痛了我的神經。我覺得很遺憾,同時也很悲哀,中國沒理由連個電飯煲都做不好。”美的生活電器國內營銷負責人任勇也說,“其實我們生產的很多款電飯煲之前都已經銷往日本,但為什么還有很多中國消費者愿意從日本背鍋,其實這說明我們應該更多地把好產品放在中國市場。”
以往只注重比拼價格的國內廠商,開始更加注重電飯煲本身的產品力。不過,也有廠商認為別人就是做得好咱得借鑒,比如小米董事長雷軍就說,“初期我以為是大家迷信國外產品,后來我仔細研究了一下日本的電飯鍋,發現日本電飯鍋的確做得非常好。”
其實,說那么多,廠商們在乎的是國內市場消費升級之后高端電飯煲市場表現出來的巨大市場潛力。目前中國飯煲市場高端化、IH化的趨勢加劇,市場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IH電飯煲的零售額增長超過了30%,而同期普通電飯煲則下降了近10%,到12月份,IH系列產品的銷售已占全行業的41%,同比增長60%,而且業界預測2016年IH電飯煲的市場份額將突破50%。
這塊誘人的市場蛋糕誰都想咬下更大一口來。所以不僅是格力、小米要“跨過界”,美的、九陽、蘇泊爾、愛仕達等原本就專注生活電器的品牌也加大在IH電飯煲的投入力度。“眾人拾柴火焰高”,廠商們愿意在這一品類上傾注更多的心力研發技術、開發產品,對產業升級以及消費市場都是好事情。
不過,若只是蹭熱度賣產品,或是又走回一味低價競爭的老路子,就沒勁了。如今的消費者觀念日趨成熟,愿意為好的產品付出更多,所以廠商們還是在產品力上下多點功夫吧,做出真正高品質的國產電飯煲來才是正經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