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回暖,樓市升溫,4月正是裝修好時節,建材市場也迎來了春天。為搶占市場份額,也為迎接5月大型促銷活動做準備,地板市場的促銷之聲也是此起彼伏。曾幾何時,促銷的確是地板商家提升終端業績的一把利器,如今,促銷已成為了一種“負擔”。
地板市場“無促不銷”
隨著地產市場的銷售看漲,地板剛性需求的消費者躍躍欲試,家居建材賣場捕捉到了市場信息,紛紛借“金三銀四”大搞促銷活動。行業法則遵守終端為王,如今促銷已是商家在終端行為的“常規武器”。然,促銷常態化讓不少消費者開始經歷打折疲勞,而過于頻密的促銷只會讓更多消費者不會選擇在促銷時間購物,商家忽然發現,“好意”不被領情,吃啞巴虧的次數越來越多。促銷常態化之后,商家付出的代價越來越大,這種模式日漸失靈,泛濫空洞的促銷帶來負面效果,亟需業內反思。
隨著消費者對于日漸頻繁的商家促銷見怪不怪,如何讓那些對于促銷活動已經“麻木”的消費者買賬,破解市場堅冰,成為擺在眾多地板商家面前亟需攻堅的課題。
拼價格不如拼服務
事實上,每次大規模的活動背后,總有一些不太“合群”的商家,活動不做,促銷不搞,老老實實的賣地板。在其他商戶絞盡腦汁準備促銷博眼球的同時,他們卻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現在節假日到處搞活動,見多了,但是價格不能一味的降低,拼低價的結果勢必會影響到產品質量或是服務質量。”的確如此,商家既然拼價格,正價產品沒有利潤,特價產品以次充好就有可能會冒頭。包括地板的一等品,一些存在色差、平整度問題的產品也可能會出現在特價產品的行列。
某地板經銷商直言:“作為商家,必須要保證一個正常的利潤空間,才能支持我的店面、員工等各方面的開支,一味的降價如果超過我的利潤范圍,那么服務肯定也會跟著下降,比如免費補貨的次數減少了,鋪貼指導省略了等等,都可能存在。所以消費者也要理解商家的不容易,不能一味的比價格下訂單。”
面對地板行業現狀,對于低價與服務之間的平衡關系,一方面要依靠商家的信譽和自覺,為客戶帶來更好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而消費者方面,也不能一味的追求低價,而忽略了產品本身的價值以及商家的服務等附加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