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淞又出新作品。這一次,他要力推中國傳統玉文化。
《印象寶玉》藝術顧問王小淞
幾千年來,玉石被認為是圣潔、美好、善良、優雅的象征,也是祈求吉祥如意的瑞物,一直深受華夏民族的推崇,歷久不衰。
圍繞著玉石特有的質地、形狀和顏色,我們的先人們做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例如:創造了很多帶“玉”的文字和詞語;將玉雕成各種形象,以寄托自己的意愿……
不過,唯獨沒有人為玉石及玉文化創作過歌曲。事至今日,《謙謙之心》的出爐,總算結束了這段千年之憾。
王小淞,曾經為香港的譚詠麟、容祖兒、古巨基和內地的孫悅、阿朵、毛寧、陳明等一眾知名歌星創作過歌曲,也曾經為第16屆亞洲運動會、第11屆全國運動會創作過歌曲,并且多次在大型晚會中擔任過音樂總監。
對他而言,《謙謙之心》也是第一次嘗試。
2016年4月19日下午,《印象寶玉》將在深圳保利劇院首演。這場演出動用了100多名藝員,由國家一組編導蔣劍峰親自操刀,演出以玉文化在中國的發展時間為線索,從古到今、從上到下、從物到性,多個維度對玉文化進行解讀。
早在三年前,《印象寶玉》出品方歐神諾陶瓷的代表,找到蔣劍峰和王小淞等人,提出了這個演出創想,發現國內至今還沒有人干過這事,發現傳統文化已日漸息微,他們一拍即合,才有了這么一場演出和這么一首歌曲。
假定玉石有心,玉石有情,他們會怎樣描述自己的一生呢?《謙謙之心》,是王小淞寫得最用力的一首歌,在創作過程中,1000多個日夜里,他無數次地問自己這個問題,歌詞總在一再改進,近兩天才最終定稿。
祖宗的寶貝不能隨意丟棄。王小淞希望通過這首歌,能讓人更深入的了解和自動去傳承中國傳統玉文化。
《印象寶玉》主題曲演唱者劉罡
在《印象寶玉》演出中,《謙謙之心》將由亞運歌手劉罡獻唱。保持與《印象寶玉》同樣的步調,大氣磅礴的《謙謙之心》分為如下四個部分:
億萬年孕育,始得世間寶
歷經億萬年的磨練,一顆人間至寶緩緩誕生,它聚天地之靈氣、化日月之光華,有孕育萬物之豐采。寶玉的美是天賦的,外表溫潤,內質堅剛,珍稀獨特的紋路、溫潤通透的色澤、變幻無窮的光影,令人心醉神迷,縱然世間萬物輪回,也難敵其熠熠風情。
匠心細雕刻,磨礪方成器
每塊寶玉都是獨一無二。在古代,它既是精神財富,也是物質財富。但是,不經良工琢磨,則與瓦礫無別。以被大家熟知的和氏璧為例,卞和將沒經雕琢的和氏璧璞石,獻于楚國兩任帝王,落下了罪犯欺君之罪,被砍去雙腳。而經過打磨雕琢的和氏璧卻被奉為“價值連城”的“天下所共傳之寶”。
禮天地四方,瑞天下安康
在不同歷史時期,玉有著不同的代表含義。自新石器時代晚期起,統治階級禮儀用玉一直是中國玉器使用的主流,玉材的珍稀和雕工的艱難,以及用玉禮制化,使得玉器的身價為貴寶之首,被制成禮器的玉,既承接于禮,也落實為器。因此,這個時期的玉石有著“禮天地四方,瑞天下安康”的意義。隨著玉器在社會中不斷普及,玉有了“澤滄海桑田,潤歲月百姓”的滋養功能,甚至還擁有著“渡有緣人”的佛教圣意。
燃謙謙之心,萬世相流傳
儒家認為君子應當是外帶恭順,內具堅韌;寬以待人,嚴以律己;光華內斂不彰不顯。玉的溫潤高潔,符合了人們對“德”的理解和向往,于是以玉代表德,德就物化為玉。古之謙謙君子也以玉的品質作為自己的道德操守,為了保全自己的操守甚至愿意付出生命。因此玉的謙謙之心被代代流傳,玉的品德被人們代代相守。
下面,我們先來欣賞它的歌詞:
《謙謙之心》歌詞
作詞:鐘珊作曲:王小淞
演唱:劉罡
受青山所付
沉淀一片心情
禮天地四方
瑞天下安康
守清泉之信
留下最美光陰
澤滄海桑田
潤歲月百姓
聲清越琤琤樂音
情真切宛若明鏡
細雕刻欲成大器
渡有緣萬般磨礪
等待穿越遠古的相遇
紛紛擾擾塵埃定
喜與怒哀與愁
山川冰河終洗禮
歷經百轉千回的修行
世世代代的約定
道與德天與地
納入謙謙之心
(佛山市建材行業協會通訊員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