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下低價低質標簽的自強運動,這次到中國了。
上一次是40年前的日本,1974年,憤怒的日本家庭主婦們發起了檢查衛生紙質量事件。他們把當時市場上生產的各種衛生紙在體育館里全面鋪開,利用陽光來檢查和統計這些衛生紙上到底有多少個窟窿。
再上一次,得推溯到1887年的德國。被低劣的德國貨騷擾得不勝其煩的英國人立法規定,所有德國產品要進入英國本土或殖民地市場,都必須打上「德國制造」的印章,以便和優質的英國商品相區別。
后來的歷史全世界都知道了:他們都撕掉了被「賦予」的標簽,如今談到品質和工匠精神,這是繞不過去的兩個國家。
衛浴行業撕標簽,到時候了嗎?
到時候了!當被貼標簽的客觀環境失去的時候,也就不可阻擋迎來撕標簽的歷史時機。還以日本為例:日本商品之所以曾被貼劣質標簽,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戰后十分貧困,民眾已經習慣使用質量差但勉強能用的劣質產品,甚至不得不接受降低標準的商品。二是為了實現經濟復興,不得不通過勞動密集型企業,依靠成本優勢為美國等發達國家大量制造低檔消費品,來填補對方的產品結構空缺。既然目標是低檔產品,質量上自然要求不高。
這兩個原因對一百年前的德國,對今天的中國仍是基本適用的。當這兩個原因不復存在的時候,我們也需要像前者一樣,知恥而后勇,讓改變發生。
衛浴行業撕標簽,有能力了嗎?
能力得分兩頭說:一項能力是國家組織動員的能力,這是國家意志。另一項是智能衛浴企業的技術積淀及創新,這是具體的兌現能力。
國家意志不用贅述了,《中國制造2025》和《國務院質量發展綱要2016行動計劃》說得很明白。如果前者還是指導原則的話,后者則已經是鐵板釘釘的點名表態了。
至于說到撕掉標簽所需的兌現能力,恒潔衛浴的表現有目共睹。在赴日爆買馬桶蓋事件發生后,衛浴名企高管「背著馬桶蓋上電視」成為佳話,恒潔人則更為直截了當地請來吳曉波先生到恒潔基地眼見為實。
底氣在哪里?底氣在專利科技里。過去二十年不乏這樣的先例:一旦某類(種)洋產品成為人氣明星,必然會引發全民的「膜拜」繼而刺激行業爭相進行產品「模仿秀」原因無他,手里無核心技術,腰桿就硬不起來。恒潔作為一個「長跑型選手」,雖然心向遠方,但他們更看重步步為營的策略,在靜水流深中水到渠成。
衛浴行業撕標簽,共同譜寫當代勵志故事
買只馬桶蓋事件已過去整整一年了,在這一年中我們經歷了怒、羨、喜三幅表情。怒同胞爆買島國洋貨之不堪,羨「隔壁老王」家生活如沐春風,喜恒潔們以品質為國貨正名!
中國智能馬桶蓋曾是憤怒的,為它的被無視;中國的智能馬桶蓋也是幸運的,為它所收到的從總理到民間的激勵;中國的智能馬桶蓋更是幸福的,因為它擁有看好中國品質,正在以行動支持新國貨的億萬中國家庭。
5月28日的深圳,智能衛浴行業的「老朋友」吳曉波又將通過舉辦「馬桶蓋現象學術研討專場」在1000多名企業家面前重燃「馬桶蓋現象」話題。作為「馬桶蓋現象」的系鈴人,吳曉波有責任提出吳氏版本的答案,但真正的解鈴人,真正書寫勵志故事的仍然是更多以撕掉中國制造舊標簽為己任的人。
撕掉舊標簽,創造新世界,中國衛浴行業正在迎來心動時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