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工匠精神”一詞華麗麗地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成為年度熱詞。
政(府)老師說:請同學們用工匠精神一詞造句!
雷軍:“(小米)不是做插線板廣告,我是在講工匠精神。”
董明珠:“格力大松電飯煲發布,被媒體稱《‘董姐飯局’看工匠精神》。”
雷軍不服,包下新京報的頭版廣告:“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探索新國貨。”
魅族黃章表示不服:“12年打磨,工匠精神,終可傳承。”
政(府)老師:“恩恩,學得不錯!”
警惕“工匠精神”污名化
但是,并非所有學生都像雷軍、董明珠一樣,學習成績排名遙遙領先,同一個老師,總是會教出考不上清華北大的學生。
對于“工匠精神”課題,更是成為了百家講壇。
“工匠精神”究竟是個啥?
在百度搜索欄輸入“工匠”,立馬彈出“工匠精神”,高達19,700,000條。一條條看下去,被渲染得心跳加速,熱情高漲,恨不能立馬親身體驗一下工匠精神。
可見在我國,最大的創造在于造熱詞!
前年“大數據”,去年“互聯網+”,來了又去,火了又滅。到底改變了什么?這不,專(qi)業(guai)的營銷專家們又盯上了“工匠精神”,這折射出大多數營銷人急功近利,心浮氣躁的心態啊?
警惕小作坊標榜工匠精神
◆當“祖傳貼膜”、“微商面膜”都以工匠精神來自我標榜時;
◆當無名小作坊,偏執壓榨人力手工,生產三無產品的地步時;
◆當“工匠精神”儼然變成了營銷術語,課程賣弄,快速套現的工具時;
我會說,呸,去他媽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到底是什么?
提起工匠精神,你會想到什么?而結果顯示,“工匠精神”總與手工、匠人傳承、慢工出細活聯系在一起……
慢著!
“工匠精神”就是對人力的無上崇拜嗎?未必!
政府工作報告說: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顯然,政府所指工匠精神的主體是“企業”,而其大語境則是:“中國制造”、生產流程的變革進化。
換句話說,工匠精神不是讓大家都去做工匠,而是在工藝、技術、創新、生產和品質等方面完善自己做大做強,在新時期的市場環境下,提升企業的競爭力,趕超國際差距。
三無作坊生產?純人力打造?
這只是利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飾戰略上的懶惰!
離開了“中國制造業大轉型”、“商業模式創新”、“供給側改革”語境的工匠精神,必然會走入這些誤區。
這種“工匠精神”,才是大寫的服
哪種?
蘋果是一例,德國的博朗是一例。Ta們的共同點是在研究時精雕細琢,精益求精;回到產品生產,還是科學化流程進行。
不然小作坊生產的iPhone能滿足多少人?這類型的產品或企業,大中國也有。
張小龍的微信
微信之父張小龍對產品的“貪嗔癡”已經成為了互聯網界的傳說。
但不妨,我們先看微信2011年1月份推出的第一版。
是不是丑爆了!
這么丑的初代界面能和工匠精神劃上等號嗎?能!
互聯網產品講究以“快”占領入口。如果張小龍按照固有認知的“工匠精神”,慢工出細活,十年磨一劍,估計現在微信已經死了!
張天師工匠精神,體現在對“用戶體驗”偏執在乎,對“用戶需求”超預期挖掘。通過快速迭代,不斷更新,不厭其煩地更新優化產品。
江湖上傳言,張小龍對于一個像素點是否要變化調整,一條分割線是否需要移動0.1毫米,都能不斷折騰,已經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連美國互聯網界都承認微信用戶體驗,并不遜于他們。
要不然,微信用戶數怎會從500萬跳到3億?
要不然,鵝廠怎會驕傲宣稱領到一張移動互聯網的站票?
“認真你就贏了”——這才是微信的工匠精神!
為什么是華為?
最近,華為內部郵件泄露,掌門人任正非轉載了《日本工匠精神:一生專注做一事》的文章,并發表了對于工匠精神的看法。

華為作為通信公司,也與工匠精神掛鉤?
不奇怪!走訪多家科技企業,問:誰是中國最具有工匠精神的企業?給出的答案均是——“華為”。
以下這些都是華為“工匠精神”赤果果的例子:
◆為解決一個在跌落環境下致損概率為三千分之一的手機攝像頭的缺陷,華為投入數百萬元研究測試,最終找出問題并解決。
◆為解決某款熱銷手機生產中一個非常小的缺陷,華為榮耀曾經關停生產線重新整改,影響了數十萬臺手機。
◆華為不僅提倡以工匠精神來衡量產品,真正追求“零缺陷”,多年來更構建了一套堅實的“工匠制度”體系,用制度支撐“質量優先”的落地。
人們總是崇尚偉大,但當他們真的看到偉大的面目時,卻卻步了
現在,華為依然要求以20%的改進率去改進質量,培養員工追求極致體驗的精神,在制度和文化兩方面“將質量進行到底”。
堅持,是這個時代的奢侈品,還是必需品?用28年來造好國貨,還是去海外掃貨?——這是華為向現今浮躁的商業社會發出的疑問。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華為的關鍵理念:堅持、尊重內心、造好產品。這些理念,與工匠精神不謀而合。
實際上,華為的工匠精神已經引起世界媒體的注意!前陣子,紐約時報等多家世界媒體來中國采訪的事兒傳得沸沸揚揚,華為、鵝廠自然光榮上榜!
40余家世界主流媒體訪問華為、簡一、騰訊、美的等廣東創新企業
除美的電飯煲,中國制造還有簡一大理石瓷磚
中國電器佼佼者美的也在采訪名單之列,外國記者對美的匠心系列電飯煲的贊嘆,激起了全民討論中國制造的熱潮。采訪企業中,我們意外發現另一個更傳統的中國制造代表——中國陶瓷(china)。
這么低關注的行業也被媒體熱捧?是的,采訪的企業叫簡一大理石瓷磚。
這家企業了不得!簡一創始人李志林自稱為“快樂的工匠”,走的卻是創新的工匠路子。
他是陶瓷世家,更是技術狂人,對產品研究近乎癡迷。他常說,我這輩子只會做陶瓷。“只會做陶瓷”還成不了氣候啊——直到2009年,他對陶瓷癡迷成就了簡一的杰作——大理石瓷磚。
自此,簡一以“大理石瓷磚”一招打天下,一年生產一代,就要把這個品類研究到極致!以自己的產品為傲,李志林的確很符合工匠的形象!
不過,簡一更看重的是產品生產。如果是小批量生產,根本無辦法滿足市場上日益增長的高檔裝修需求。你看,現在大理石瓷磚已經火成哪樣了?
因此,簡一嚴控品質,清潔生產,通過大面積、科學化、自動化,標準化的生產線,生產出源源不斷的高品質大理石瓷磚。
畢竟作為資深的裝修消費用戶,高檔裝修,只認大理石與簡一。
不糊弄,真工匠精神!
到這里,我們大概能給予幾點鍛造“工匠精神”企業的方法論。
首先,對大型制造業來說,光靠手工技藝早就歇菜了,它需要自動化、標準化來降低成本,才能提高企業競爭力。
其次,工匠精神在當下面臨挑戰。從根本上來說,它是一種價值觀的選擇:你是否愿意努力把事情做到極致;還是說,你覺得做到60分,能在市場上賣掉就夠了。
再次,我們真正要提倡的,是工匠制度,用制度養成制造業的工匠習慣,再把工匠習慣升華為工匠精神。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任何“工匠精神”的出發點及落腳點,在于“用戶”。精工細作、精益求精的產品價格較高是必然的,因此產品創新與極致追求都應該與消費者的需求和支付能力相符,在合理的價格區間,為消費者提供更有品質、更有設計感、更先進的產品。
下次,當你看到哪些打著“工匠精神”旗號的,用你的火眼金睛,一秒判斷你要喊出以下哪句話:
◎啊呸,去他媽的工匠精神!
◎非常好,工、匠、精、神!
文:霍迪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