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谷歌收購Nest、蘋果發布HomeKit平臺開始,無論國內外公司、傳統制造商與盡心互聯網企業,大家紛紛將目標指向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行業,物聯網成了新的風口。幾年間再伴隨著全民創業的大潮,企業們紛紛宣布自己的智能家居戰略,同時中小型智能硬件企業也不斷涌現。
然而行業的火爆并不能掩蓋這個行業相對緩慢的發展,近一兩年智能家居企業依舊停留在設備聯網的層面,于是便有人評價目前所謂的智能家居,只是企業背后的資本運作,而并非用戶剛需。對于這個問題,蘇寧副董事長孫為民表示并不能說目前的智能家居是泡沫,家居智能化是動態的過程,也是必然。就簡單而言,現在一個應用控制多個家電產品終歸是比一個電器一個遙控器方便。智能家居乃至智慧城市急不來但這個行業仍在發展。
做家電領域的思想者
孫為民表示,蘇寧其實很早便有了智慧生活的概念。從2010到2011年開始,在公司內部規劃蘇寧總部新大樓的時候就引入了這個概念。當時除了在傳統建筑基礎上加入能源、安防管理之外,還在日常辦公、協同工作方面加大了投入,希望提升員工辦公質量與工作效率。
之后蘇寧決定從傳統的家電產品銷售轉型,定出了“科技蘇寧、智慧服務”的方針。希望從傳統的銷售渠道角色轉變為家電服務提供商,為用戶提供智能化服務、物聯網服務,讓服務掌握在用戶手中,做家電領域的思想者。
如今蘇寧發布了“云居”超極APP,整合上游產品提供商,將通過一個APP實現全套家電產品的管控。搭建智能云居平臺,以超極APP作為入口,發揚線上線下雙渠道優勢,從而布局智能家居生態。從而可以讓上游制造商專注做好產品,蘇寧做好平臺。
孫為民還透露,智能家居只是近期的計劃,未來蘇寧的目標在于為社區乃至城市提供智能化服務智能服務。
如何在風口平穩起飛
在此之前,海爾發布了U-Home計劃,京東也發布了自己的超極APP以及建立了線下智能奶茶店,很多企業都宣布了自己的智能家居計劃。而蘇寧如何后來居上?
孫為民表示,回顧蘇寧家電3C的歷史,整體家庭解決方案已經做了6年之久,在這方面有很多積累。傳統家電制造業雖然可以制造一流的產品,但銷售仍然無法與渠道商相比;反觀一些電商平臺,雖然也發布了類似計劃,但家電產業終究是要考慮上門安裝、維修等服務。加之老用戶習慣未培養成,更多人依舊習慣到賣場體驗乃至購買。這個時候蘇寧全國的線下店就成了重要的優勢之一。
蘇寧云居目前已經接入了海爾、美的等家電大廠,日后將有更多合作伙伴。從最近蘇寧的動態來看,蘇寧要做的并不只實現將上游制造商的硬件與云居軟件平臺進行結合,還會將蘇寧的云與其他制造企業的云結合,讓他們互聯互通,方便企業的同時也為用戶提供更多選擇。
孫為民還表示,蘇寧集團對于小企業的創新提供了充分重視,目前集團內部有1000萬美金的創業基金,對企業提供包括產品層面以及前期啟動的扶持。蘇寧也上線了自己的眾籌平臺。
智能家居不是抱團取暖
由于智能家居的重要前景,各個企業紛紛宣布自己的戰略,但行業進展較為緩慢。故有人認為目前的智能家居僅僅是大企業在抱團群暖,是資本運作而非用戶剛需。
而蘇為民認為并不能說這個行業有很多泡沫,家居智能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就比如在上世紀80年代,電視機還大都需要旋轉機身上的旋鈕換臺。而后來有了遙控器,可以讓用戶坐在遠處直接換臺,為用戶提供了方便。在遙控器剛出現時候,用戶習慣還沒培養形成,你能說這不是剛需么?現在的智能家居也是同樣的道理。”
他表示家居產品的智能化是必然的,因為智能家居可以給用戶提便利。
目前市場上的智能家電產品往往在相同配置的情況下,僅僅加了個智能模塊,價格便提升了不少。而面對這個價格無優勢的情況,孫為民認為這是一個階段化的問題,從智能家居到智慧城市,前期基礎投入可能會高一些,但價格將慢慢降到正常范圍。
未來智能家居將何去何從
孫為民表示未來智能家居的發展方向為一下三點:
第一,產品服務要結合,未來對于產品和服務的理解就是功能化的取向。其實消費者買的不是產品,也不是服務,而是買功能。消費者關心的是自己的需求和需要,他看你的產品是選擇和挑選有沒有這些東西能夠滿足他需要的。
第二,智能家居要變成社會化的服務的聯動。比如現在非常流行的健康數據采集設備,孫為民認為,僅僅采集健康數據是不夠的。消費者希望的是數據在發生異動的時候能夠觸發到某些人快速響應。比如檢測到老年人生命體征數據異常時及時通知醫生。
第三,未來的智能家居服務講師私人訂制。有了功能和數據,智能家居要基于個人需求進行個性化管理。不再是簡單告訴你體重是多少,而是根據個人數據,規劃出合理的減肥計劃,設計好一日三餐、運動方式。這就是以個人做定向和聚焦的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