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什么都不方便,以后什么都方便!”在直飲馬井巷33號住了61年的馬柏成,這兩天又回來看自己的“新”房子。這個月底,他和老鄰居們就可以搬回來了。
30余位老工匠,兩個多月時間,直飲馬井巷昔日破敗的老舊危房終于修繕完畢——至此,杭州最繁華的延安路上,最后一處危舊房宣告華麗轉身。
眼看著,變化一點點發生
直飲馬井巷,南起西湖大道,北到染坊小區,長不到百米。與繁華的延安路一墻之隔,直飲馬井巷里的百年民居卻在歲月中日漸滄桑,破敗不堪。
3個多月前,馬柏成一家三口還住在20多平方米的“蝸居”里,沒有廚衛,每天要跑公廁、倒馬桶。像他家這樣的,在這個墻門還有十幾戶。
這個春天,改變到來。
3月26日,直飲馬井巷D級危房修繕工程正式啟動,涉及5個墻門、28證50戶居民。
為確保危房排危修繕,在工作組努力下,20天時間,50戶居民全部搬出在外臨時過渡。馬柏成一家就是第一批搬家的。
“設計圖紙,湖濱街道的干部都拿來給我們看過、講過,講良心話,我們非常滿意!”馬柏成說。 暫時在外過渡的這段日子,他隔幾天就要回來看看。眼看著,曾經破敗的院落,又恢復了白墻黑瓦的江南模樣;眼看著,家門口、屋檐下,種上了花花草草……“有文化味了!”馬柏成感慨道。
以匠心改善民生
直飲馬井巷的重生,背后是30余位老師傅的匠心。他們來自浙江紹興、東陽和安徽,擅長大木作、雕花、泥瓦,各有一手絕活。中山中路、五柳巷、思鑫坊……很多杭州的老房子修繕都用到了他們的手藝。
直飲馬井巷35號墻門的老房子,已經有一百多年歷史了。修繕之后,雖然改為磚木混合結構,但房子的框架和木工,仍遵循傳統的榫卯結構。修舊如舊——沒有腐蝕的老木頭,沒有損壞的老瓦片,過去的磉板,雕花的牛腿,原有的木門,全都保留下來了。
“我們面臨的挑戰,不光是把老房子修得漂亮,更要用設計解決現代的問題。”周飛,浙江魯業建設有限公司負責人。80后的她,出身工匠世家,是這個團隊的“第三代”領頭人。比如,居民的生活習慣,拼廚接衛,雨污分流,水電氣的管線埋設走向,等等,都是“老師傅”需要考慮的現代問題。
馬柏成的新家,一進門就是廚房,再旁邊是衛生間,“以后,就不用冒著雨出門方便了!”
工匠們的精工細作,街道方面的貼心考量,讓這段時間常回來轉轉的居民們已經按捺不住地開始憧憬起未來:“這房子再用一百年沒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