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某網絡科技公司的業務員小李,每天一到公司就習慣性地打開中郵海外倉訂單管理系統,查看貨物到庫、上架、出庫等情況。小李所在公司開展跨境電商出口業務,考慮到物流成本、清關結匯、客戶體驗等方面因素,他們選擇和“中郵”合作,利用中郵的海外倉及配套體系,深挖海外市場。
“中郵海外倉”是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為國內電商賣家提供的美國、澳洲、英國及巴西等多國境外遠程倉儲管理服務,系統為出口中小企業提供端到端的倉配一體解決方案,可以為客戶提供訂單接入和覆蓋頭程運輸、出口報關、結匯退稅、境外倉儲管理、尾程配送、售后服務等方面的系統服務。
近日,包括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市分公司位于美國新澤西的海外倉在內,共有5個海外倉,被確立為2015年度杭州市級跨境電商公共海外倉建設試點。
杭州市商務委員會跨境電商處負責人表示,杭州市作為全國第一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杭州將重點對跨境電商B2B交易閉環及相關配套制度創新進行探索和實踐。而要做好B2B以及B2B2C跨境電商,海外倉尤其是公共海外倉的建設和利用是關鍵,“希望通過公共海外倉建設,完善與跨境電商新業態相匹配的海外倉儲物流體系和配套服務網絡,逐步建立形成遍布全球重點區域的‘跨境電商采購+海外展示交易+集散分撥配送+售后服務保障+當地市場拓展’的海外倉模式”。

中郵海外倉外景
海外倉不僅僅是倉庫
如果把eBay、速賣通、亞馬遜等跨境電商平臺比作“大腦”,那么海外倉就是“腳”。換句話說,海外倉是跨境電商供應鏈中的一環,是出口流通環節的重要節點。海外倉,不僅僅是倉庫而已。
也是因其特殊屬性,越來越多傳統外貿出口企業在開拓跨境電子商務業務渠道時,嘗試布局海外倉。杭州圣德義塑化機電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圣德義公司總經理張毅介紹說,該公司是一家以螺絲批起家的傳統企業,從2003年開始謀求突變,確定了走轉型升級,建自主品牌的道路。
2010年,設立澳大利亞子公司,在當地租下1200平方米的倉庫,主營自主品牌產品的海外批發和零售。
2013年,公司進軍跨境電商,產品在電商平臺上線。
2014年,圣德義在澳大利亞墨爾本買下2800平方米土地自建倉庫,倉庫集海外倉儲、通關、物流、配送等于一體,構建跨境電商和公共海外倉相結合的模式,同時深挖產業鏈,帶動五金和小家電的相關外貿企業走出去,利用澳大利亞的海外倉,開拓線上線下海外營銷渠道。
2015年,圣德義實現跨境電商銷售額700萬美元,為100多家企業提供海外倉服務、倉儲配送、庫存管理等一系列服務。
今年,圣德義又在墨爾本買下4000平方米土地,準備再建8000平方米的海外倉。隨著業務規模擴大,圣德義轉型成了實體貿易商,越來越多的國內廠家為其貼牌生產,產品種類突破3000個,不僅其自主品牌在全球市場漸行漸遠,也帶動產業帶上的上下游企業一起“走出去”。
日前,圣德義澳大利亞墨爾本海外倉已經通過杭州市級公共海外倉評審,成為市級海外倉試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