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匠心:專注質量管理28年,鷹牌陶瓷老師傅麥卓榮入圍“禪城區大工匠”
7月13日,首屆“禪城大工匠”評選命名暨“佛山•大城工匠”先進事跡報告會,在禪城區政府隆重舉行。來自廣東鷹牌陶瓷集團的質量管理總監麥卓榮等一批個人、單位獲得首屆“禪城大工匠”提名獎。
禪城大工匠評選合影
佛山禪城是全國制造業的代表,它依靠制造業生存。制造業的人才、產品,帶動了整個佛山、禪城的社會建設。以泛家居為代表的產業更是走進了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禪城的工匠,不僅代表著禪城制造業工匠的水平,還代表著全國制造業人員的水平。
麥卓榮(左起第三位)等獲獎者接受榮譽表彰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工匠精神”首次出現在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成為時代熱詞,引起了很大反響。5月初,禪城區委宣傳部、禪城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禪城區總工會聯合舉辦的“禪城大工匠”征集和評選活動在全市率先開展,并于7月13日正式公布結果。
本次被提名、入選為“禪城區大工匠”的人員,來自各行各業,既有園藝師,也有釀酒師,更有來自于陶瓷業的老師傅。工匠精神撐起了禪城各項事業的發展。
鷹牌陶瓷集團的質量管理總監麥卓榮
來自廣東鷹牌陶瓷集團有限公司的麥卓榮,是一位28年堅守在質量管理的老師傅,28年來專注于瓷磚質量的把控,使鷹牌的品質穩定而且領先,塑造了中國陶瓷的質量標桿,更為難能可貴的是,28年來,他用自己的行動培育帶領出了一支過百人的質量管理工匠群體。同樣,鷹牌堅持品質為先的信念,也深深融入他們的血液,成就了一個又一個工匠精神的踐行者、傳承人。
“每天自我檢討,品質自然更好。追求盡善盡美,企業不斷提高。”這是麥卓榮壓在桌子上的信條。做好一時的質量檢測,并不難;要幾十年如一日地做好質量檢測,堅持對品質的追求,就難能可貴了。枯燥的檢測工序,和自己較勁的執著,正是鷹牌品質的內部守門人——質量管理團隊里每一個人的工作寫照。
在品質為先的理念下,鷹牌陶瓷建立起完善的品保體系,制定高于行業的標準。比如早期規格為600mm×600mm的瓷磚,行業一般要求變形率1.0,而麥卓榮制定的標準里,只允許0.5以下。鷹牌的產品光澤度,從一開始到現在,也一直堅持在60度以上,這非常難得,所以鷹牌的磚用了很多年還歷久如新。
1999年全國建筑衛生陶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時,鷹牌陶瓷成為首屆單位會員,并委派麥卓榮作為代表直至現在。由于公司對標準化工作的重視和支持,麥卓榮還獲選為2013年度全國建筑衛生陶瓷行業標準化工作先進個人。
在品質上,他和團隊不斷和自己不斷較勁,2011年,鷹牌成為全國第一家能夠一次燒成微晶產品的企業。麥卓榮帶領的質量管理部也配合生產線對配方進行不斷地調試。在業內都不看好的情況下,鷹牌的這項創新最終取得成功,并奠定了新的行業地位。在這樣和自己較勁的過程中,麥卓榮及其團隊對品質也有了更高的追求。
麥卓榮對陶瓷質量的把關非常嚴謹
麥卓榮不止于當好一個工匠,還成為一位好師傅。他現在經常在佛山、河源兩邊跑,一個月有一半時間待在車間一線。在他看來,管理層示范的作用很重要,就好比師傅帶徒弟一樣,以身作則最能夠感染員工,將嚴謹的態度和精益求精的韌勁傳承下去。
在鷹牌,還有無數像麥卓榮一樣匠心工作的好工匠。鷹牌堅持品質為先的信念,深深地融入鷹牌人的血液,成就了一個又一個工匠精神的踐行者、傳承人。
禪城區區委書記劉東豪書記在本次會議上,動情地分享了自己對工匠精神的解讀。
禪城區區委書記劉東豪解讀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佛山的優良傳統,也是歷史給予佛山的機會。佛山制造或禪城制造,如能堅持技術精神和產品精神,更容易找到我們的機會,更容易證明佛山的產品過硬,我們的經濟才有堅實的基礎。
我們的工匠們在執著追求一件事時,會有很多困惑,特別是孤獨。簡單的事情重復做,不容易,要經歷不同時期的困難。但他們是幸福的人,他們熱愛這個職業,把簡單的事情重復做,做出了一番成績。
工匠精神擦亮禪城制造。我們需要工匠精神來固化和提升禪城的品質。
工匠精神撐起禪城的各項事業。由于這些人默默無聞的奉獻,才有我們在這里的自豪。
劉東豪表示,政府會大力給工匠們發展的空間,并給予應有的榮譽。這次評選,并不是一個結束,禪城將通過系列活動,把工匠精神繼續弘揚。
【延伸閱讀】
鷹牌陶瓷集團,42年來始終堅持工匠精神,把產品與服務做到極致。
鷹牌匠心
2014年,鷹牌陶瓷更攜手央視震撼播出《匠心》大片,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和認可。呼喚國人的匠心,倡導中國制造業堅持工匠精神,鷹牌陶瓷集團要做“時代企業”,用“匠心+創新”勇當中國制造業的實力標桿。
匠心宣言
鷹牌陶瓷《匠心》視頻:
(佛山市建材行業協會通訊員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