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磚產品侵權假冒早已是老生常談的話題,眾多知名陶企莫不遭遇過此類問題,有的甚至因此頻頻上“質檢黑榜”,不得不專門花大力氣打假,但仍屢禁不止。為什么瓷磚產品侵權假冒會如此頻發,如此猖獗?企業遭遇此類問題時該怎么辦?
一、現在頻發的侵權假冒事件表象
(1)在A地注冊一個皮包公司,然后委托B地的工廠生產,產品就“理所當然”變成A地制造,這種現象基本已成傍名牌造假的慣用伎倆。
(2)××品牌為知名品牌,則××相關的一系列公司和類似品牌就出現了,能有多像就有多像,更有甚者直接仿冒××品牌包裝。
(3)優等品、一等品、合格品沒有嚴格劃分,以次充好。
(4)新產品設計、創意、技術直接被復制。經過辛苦研發的新產品上市一段時間剛打開市場,很快同樣的產品就出現了。不僅是產品,連圖冊、產品包裝,有的甚至只改了品牌名,直接復制粘貼。
二、為什么瓷磚產品侵權假冒案件頻發?維權卻那么難?
1、瓷磚屬半成品,因為其特殊的產品屬性,陶瓷產品是沒有商標權的。消費者在產品辨識方面不清晰,對產品的辨識度不高。
2、假冒侵權成本太低,獲益高,而企業維權成本高、周期長,異地維權更難。佛山陶瓷在全國名聲太響,外地企業自己沒品牌,佛山品牌的訂貨又多,只要模仿生產廠家的包裝,便能銷售一些貼牌、假冒產品,容易獲得豐厚的利益回報。而侵權案維權周期長,而陶瓷產品的生命周期很短,一款新產品出來,最多不會超過1年半時間,甚至官司還沒打完,產品就過時了。而據相關人士透露,異地維權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到法院,一種是到工商局投訴。前者要到公證處公證,在嚴重的地方保護下,異地取證非常難,往往是當地工商局出一個處罰通知書,此后有的整改了,有的給點好處、吃頓飯事情就完了。
3、陶瓷行業經過近30年行業的發展,本身就是引進、模仿和改進國外瓷磚技術、設備而發展壯大起來的,在這種環境和條件下,許多急功近利的企業知識產權意識不強。雖然現在越來越多企業逐漸重視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并開始維權,但由于維權成本與侵權成本差距極大,頻頻發生的知識產權侵權案件讓陶瓷企業的技術革新變得更難,甚至不少龍頭創新企業還沒來得及把產品創新轉化為實際效益,就因為被大量抄襲而前功盡棄。
4、瓷磚侵權假冒的相應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而國內許多地方相關的職能部門對瓷磚侵權假冒重視不夠。
三、如何防御侵權假冒?萬一遭遇侵權假冒,可以怎么辦?
創新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最重要的是擁有核心競爭力。
相關人士建議,企業自己所有的產品可以去申請版權和相關的專利保護,得到相關部門的支持。同時,在產品包裝上打上專利/版權產品,仿冒必究。
企業也可以在前期生產過程中加入一些小“暗號”,例如在磚底印上中文商標名稱,還有在包裝箱上打上暗號標記。這樣做不僅能讓仿冒難度增加,也便于后期取證。
但如果遭遇了侵權假冒,應該怎么辦?
第一步,如果有人侵害了自己的商標或者被假冒,第一要緊的事情是收集證據。只有證據才能證明案件的真實情況。無論別人的侵權行為有多么惡劣和嚴重,只有掌握充分的證據之后,才能在法律上對其侵權行為予以認定。
在收集案件證據的時候,要盡量多收集,特別是以下幾點應該作為收集的重點內容:
①侵權產品樣本及被侵權人的產品樣本;
②被侵權人的在先權利證明文件。包括商標注冊證、專利證明、版權登記證明、與案件有關的獲獎情況證明等;
第二步,準備充分材料去工商部門、版權局或公安局舉報,立案偵查。
第三步, 搜集足夠材料,向法院起訴。
四、 怎樣的侵權產品會被追究刑責?
一般情況下,人們所了解的侵犯了注冊商標專用權,大多以罰款處理為主,只是罰多或罰少不同而已,但是,同樣是侵權產品,有些卻被追究刑事責任,怎樣的行為會被追求刑事責任?
《商標法》第五十七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均屬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
(一)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的;
(二)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
(三)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
(四)擅自制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
(五)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并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
(六)故意為侵犯他人商標專用權行為提供便利條件,幫助他人實施侵犯商標專用權行為的;
(七)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
五、怎樣可以算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案?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第七十條規定,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銷售金額在五萬元以上的;
(二)尚未銷售,貨值金額在十五萬元以上的;
(三)銷售金額不滿五萬元,但已銷售金額與尚未銷售的貨值金額合計在十五萬元以上的。
陶瓷行業的侵權假冒案件屢見不鮮,由于侵權成本太低,維權成本又過高,即便是知名陶企維權之路也是長路漫漫。2013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工信部、工商總局、版權局聯合發布《關于加強陶瓷產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意見》,4部委聯合出臺一個政策,說明陶瓷行業的知識產權問題已相當嚴重。
要杜絕或者減少陶瓷行業的侵權假冒事件發生,我們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一方面需要繼續呼吁國家相關部門盡快出臺相關規定嚴厲保護知識產權,另一方面要積極取證向相關部門舉報,堅決抵制這種假冒侵權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