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虹,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副秘書長、華南理工大學教授。論壇中,他以《當前瓷磚行業發展形勢分析》為主題,從陶瓷行業形勢、市場與營銷,以及新產品開發等方面進行了講解。
張柏清,中國硅酸鹽學會陶瓷分會副理事長,景德鎮陶瓷大學教授。他認為,陶瓷企業走出一條新的道路,需要加大技術研發、技術創新,同時也要大力倡導“工匠精神”,提升企業形象。
本報9月12日訊 環保風暴下的陶瓷企業如何轉型升級?如何走出正確的道路?9月9日下午,2016陶瓷工業發展(臨沂)高峰論壇舉行。論壇云集了國內陶瓷行業頂級專家、大咖,為陶瓷企業的未來發展指引方向。
本次論壇以《環保風暴下陶瓷破局之道》為主題,由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中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建筑材料分會、臨沂市政府共同主辦。論壇上,來自全國范圍內的行業專家,深度剖析陶瓷行業面臨的“環保、綠色、生產、制造”等熱點問題。
產量下降、能耗與銷售量不成比例、品牌力不強……論壇伊始,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黨委常務副書記孫向遠,就指出了當前國內陶瓷企業尤其是臨沂陶瓷企業面臨的問題。他指出,改變現狀應該形成研發機構,加大科技創新。同時,通過企業重組、結構調整,加大產業組織鏈條的發展,不斷開拓國內、國際市場,并在陶瓷產品中融入觀賞、文化、藝術等價值。
隨后,來自華南理工大學的教授尹虹和景德鎮陶瓷大學教授張柏清分別作了題為《當前瓷磚行業發展形勢分析》和《綠色、工匠、智能——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陶瓷企業的轉型升級》的主題演講。
演講圍繞陶瓷產業這一高度關注的熱點話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讀,探討在當前形勢下,陶瓷企業將如何應對和更好地創新發展,引起了在場聽眾的強烈反響。
觀點點擊之一
“倒閉潮”或助推企業優勝劣汰
“倒閉潮”屬正常優勝劣汰
統計顯示,2015年,國內1410家建筑陶瓷企業營收4354億元,回落9.7%;陶瓷磚產量101.8億平方米,增長-0.5%。陶瓷企業發展進入新常態時期。
尹虹認為,瓷磚行業新常態,主要是“得益”于前期房地產行業的過度發展,帶動瓷磚行業過度發展,然后隨著房地產行業的不景氣應聲下挫。再加上,國家整體經濟進入新常態時期,市場疲軟,供大于求,大多建材市場冷冷清清,階段性停窯停產成為常態。“最后導致產量徹底告別兩位數增長的年代,大多時間增長小于5%,甚至零增長、負增長。”他說。
2015年4月,江西新高峰陶瓷企業倒閉重組,拉開了2015年陶瓷行業倒閉潮。此后,大約20多家上規模的陶企倒閉,開始了2015年瓷磚行業洗牌。在尹虹看來,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陶企適當倒閉對行業來說未必是壞事。
“‘沉舟側畔千帆過’必是瓷磚行業的一種新常態,‘病樹前頭萬木春’才是行業發展進步的一道風景。”尹虹表示,所謂“倒閉潮”,是優勝劣汰的一種。
品牌形象助推瓷磚行業發展
當今經濟社會中行業品牌集中度越來越高,很多人都認為“寡頭時代將要來臨”,將要出現產值達一千億元的企業。然而,尹虹卻表示,瓷磚行業不可能出現寡頭。
“瓷磚與電子、汽車、家電行業完全不一樣。”尹虹把陶瓷業和服裝業歸為一類,如國際上的一些服裝品牌,在市場中占有的份額亦不到1%。而且事實也證明,瓷磚企業不可能無窮大。
“瓷磚非標準化產品、個性化產品的特點,決定了在瓷磚這樣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任何時候做品牌,大家都有機會。”尹虹表示,品牌定位有必要先了解瓷磚品牌的特點。
首先,瓷磚產品不是完全的終端產品,有材料的特性,也有部分終端產品的特性;其二,瓷磚品牌的認知度不高;其三,瓷磚品牌的關注度不高,不裝修的用戶不注意瓷磚品牌;其四,瓷磚品牌的集中度偏低:其五,有時區域品牌甚至大過產品品牌,如佛山陶瓷的區域品牌概念勝過了一個具體的品牌。“做品牌還有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如東鵬、歐神諾,以及諾貝爾等瓷磚行業知名品牌,在新常態經濟下,都保持著較大幅度的增長。”他表示。
觀點點擊之二
推進技術創新,打造“智能工廠”
打造“陶瓷智能工廠”
講座伊始,景德鎮陶瓷大學教授張柏清談到了陶瓷企業的現狀:隨著經濟增長放緩,陶瓷行業進入市場低迷期,一些潛藏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產能增長,需求下降,企業運營成本不斷攀升,市場惡性競爭越演越烈。
“過去高速發展的粗放型經濟模式走到盡頭了,陶瓷企業亟需通過轉型升級來開創一個全新的模式。”張柏清認為,轉型升級需要以下舉措來實現——淘汰落后產能;由粗獷型制造向精細化生產、個性化定制過渡;改革發展的理念,實現綠色制造、清潔生產;提高生產過程中的全面自動化水平,逐步實現智能化。
關于智能化,張柏清提出了陶瓷智能工廠的設想:結合智能制造的思想和陶瓷生產的特點,首先完成“專家系統——智能控制系統”,將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狀態數據輸入到“智控系統”,進行比較、分析,反饋出制造數據智能指導、控制各生產環節的設備,從而保證產品的質量。最終體現出集成化、智能化、數字化、可視化、自動化、模型化以及虛擬化等特點。
“智能工廠需要實現無人工狀態下的智能生產、可視監控、遠程觀測以及數據分析應用等,這也是今后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張柏清表示。
行業需要“工匠精神”
為使行業轉型升級后,能夠健康可持續地良性發展,張柏清認為,應大力倡導“工匠精神”。
他表示,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盡管很多工作被機器人替代,但是工匠身上所擁有的精益求精、專心敬業的精神品格是代替不了的。行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更需要注重產品的精度和品質,這和工匠精神不謀而合。
工匠精神與企業精神中的誠信、擔當、創新和堅持,都是同根同源、一脈相承的。工匠精神不僅僅可以幫助企業制造出高品質的產品,還可以使企業實現真正的持續發展。
針對陶瓷企業,張柏清認為工匠精神體現的內涵為:精益求精、注重細節,追求完美和極致,反復改進產品;嚴謹,一絲不茍,不投機取巧,對產品采取嚴格的檢測,不達要求不輕易交貨;耐心,專注,堅持,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
此外,他還表示,提倡工匠精神,還要鼓勵追求卓越品質,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名牌產品,不斷提升企業品牌和陶瓷行業的整體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