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產區借助原料成本優勢,以更大產能、更低價格占領更多市場份額的做法,不同群體有不同的解讀。但靠量來降低成本的經營模式逐漸難以生存,也是不少企業正在面對的難題。以價換量的生存空間已經越來越少,企業想要得到更長遠的發展,棄量提質才是上策。
一位經銷商曾感嘆,低價磚一片只賺一塊錢,不僅利潤低、庫存壓力大,風險系數也極高,一旦出現調價企業基本等于白忙乎。相反,中高端產品一片能賺十幾塊,相當于賣出十幾片低價磚的利潤,并且貨量不用大進大出,庫存基本沒有壓力。
筆者認識的一家貼牌商提及,自己常被追問為什么摒棄低價產品去選擇那些價格相對更高的產品。他給出了4大理由:第一,真正的性價比,比的不單單是價格,而是產品本身的特點;第二,專業度高的生產企業才能滿足其不斷發展的需求;第三,企業經營理念相近,才能默契配合,共同發展提升;第四,價格穩定,合作雙方才會有長遠利益。
上面的兩個案例,從不同角度警示我們,市場需求和經銷商都出現了新的變化,量大低價生存空間已越來越窄,低端產品供給嚴重過剩。為此,建陶行業急需提高供給質量,提高供給有效性,矯正低、中、高端產品失衡的比例,提高供給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才能更好滿足廣大消費者提升家居品位的需要。
事實也證明,哪家生產企業更先適應消費需求的變化,該企業就更容易從疲軟的市場中走出來。一銷售負責人就表示,今年以來,昆明越來越多的經銷商意識到做低價磚走不遠,雖然廣西物流快,產品價格也透明,但由于產品嚴重同質化,價格不穩定,嚴重影響了經銷商的信心。因此,不少經銷商放棄經營廣西本地低價磚,轉回經營福建磚。
其實,以價換量是每個產區發展初始階段的明顯特征,但如果一直深陷低價泥淖,也會拖累行業整體水平的提升。雖然大家開始意識到靠量在低端市場拼殺已無生存空間,但習慣這種經營模式的企業還是下不了改變的決心,以致低價拼殺愈演愈烈。相反,為脫離這種風險系數越來越高的低價經營模式,二代企業經營人反而做出了更多嘗試。
由此,福建漳州產區也開始出現了兩大陣營,包括以萬利、鑫德州、瑞成為代表的重品質陣營及以XX陶、XX星為代表的量大價低陣營。目前,這兩大陣營企業的經營狀況已開始逐漸拉開距離。
一位熟悉漳州產區的專業人士就認為,拼價拼量沒有持續競爭力,不是長久之計。低價不一定能夠贏得市場,除市場因素外,價格下降必然導致質量下降,影響客戶經營信心。他表示,成本控制也是有底線的,而以量價為誘惑爭奪客戶必然走不遠。因為走量只是以低價博取貼牌商一時歡心,尤其是以價格為考量的貼牌商,游走在低價企業之間,不穩定的客戶一多,生存的風險性也大大提高。
對于漳州產區而言,放棄走量比其它新興產區有更好的條件。一方面,產區地處閩南物流方便,國內外市場均可發力。其次,產區部分企業是從晉江產區轉移過來的仿古磚企業,承接了泉州陶瓷銷售網絡和仿古磚氛圍。另外,目前大部分企業由兩代人共同經營,企業實力、產品適應市場能力都很強。新產區為企業的二次發展創造了條件,積累了較強實力的晉江企業,受土地限制難以發展,轉移到漳州后,正好可以按新戰略、新產品、新布局二次發展。
企業如何逐步放棄走量的經營模式?筆者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穩步推進。
做低吸水率產品,是品質提升的第一步。高吸水釉面與坯體結合度差,質量難以保證。回歸通體坯,做好磚面細節,是提升品質的第二步。通體坯從感觀上就是好品質的象征,并且利于二次加工,立體感也強。福建有做通體外墻磚的基礎,通體坯對福建企業而言并非難事。第三是要完善銷售體系,做好營銷推廣。從批發到專賣,從地攤到展示,只要漳州、泉州、閩清三大產區共同經營好仿古磚大氛圍,市場對福建仿古磚就更加有信心。
今天,我們正處于一個深刻變化的時代,但無論未來如何變化,人們對品質的追求始終不會改變。所以放棄以量拼價,盡心盡力提高產品品質,企業才能走得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