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外經濟形勢發生著顯著變化,我國陶瓷衛浴行業曾經的紅利優勢漸行漸遠,新常態的出現,以及企業面臨的包括產品、市場、營銷、成本、環保、管理等諸多因素,也都悄然發生著改變。不同往常的改變,已經逐漸匯聚成一股股倒逼力量,迫使并促進陶衛業加速創新驅動,積極轉型升級。
我國是全球陶衛產品第一生產制造大國,曾經賴以快速成長的成本與規模優勢,已呈大江東去之勢。倒逼陶衛企業立足自身,或是對成本優勢進行升級,拓展適應新常態、新形勢的成本新優勢;或是對單純意義上的低成本優勢進行轉化,向智力優勢、產業成熟度、智能化制造等方向深度挖掘。面對成本優勢不在的陶衛業,以及更具低成本優勢國家和地區陶衛業的興起,保持產能優勢并實現升級,可謂陶衛業的最大倒逼力量。
陶衛業面臨的最大壓力和挑戰,來自環境保護、節能減排。在生態文明理念日趨深入人心,各種法律法規、標準、政策日趨完善的大背景下,環保已成為陶衛企業的生死線,從而倒逼企業加強重視、加大投入、加速創新,在綜合治理、節能減排、綠色制造等方面深挖潛力,實現環保突圍。來自環保方面的倒逼力量,開辟了陶衛業持續發展的新紀元,并不斷增大能量促使陶衛企業以綠色制造實現由大變強。
國內消費者對洋品牌的青睞,特別是今年初出境“掃貨”,搶購馬桶蓋的現象,著實讓世界第一的國內陶衛業汗顏。除了經濟全球化及市場開放程度不斷加深的表象原因,更深層次的原因還在于國產陶衛產品在品質與品牌方面難以適應消費新趨勢,從而倒逼企業加大產品創新與升級,滿足消費者日益增強的個性化、多樣化、智能化消費需求,增強國產陶衛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為打造國際化品牌奠定基礎。
我國陶衛業以模仿起家,成就了世界規模之最,但創新不足、有品無牌的缺憾一直伴隨。國際陶衛產業鏈條的低端位置,甘為他人做嫁衣的盈利模式,大國非強國的尷尬境遇,國際話語權的缺乏與“中國聲音”的微弱,讓國內陶衛業受制于品牌、受制于創新,這成為倒逼陶衛企業加大自主品牌建設的最強動力。為自己的國際品牌夢而戰,為行業升級版目標而戰,為踐行陶衛強國夢而戰,實現民族自主品牌的國際化突破,是今后陶衛業發展的重點。
在以貼牌為主的出口貿易中,價格與價值相去甚遠,不僅成為陶衛業價格競爭的焦點表象,更成為飽受詬病的元兇。原因是品牌缺失、創新不足、營銷乏力,在國際產業鏈條中處于附加值最低的加工制造環節。身處微笑曲線的低端位置,倒逼陶衛企業加速創新驅動,推進轉型升級,借力品牌建設、營銷創新,借勢“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一帶一路”等國家政策紅利,努力向產業鏈中高端躍升。
當下,陶衛業內憂外患,一系列深層次矛盾疊加,一系列難紓解困境交織,正在倒逼陶衛企業加速創新驅動以求突圍,日益倒逼企業提速創新力、發展力以謀發展。不改革,沒有生路;不創新,沒有活路。在新常態帶來的新語境中,在新發展帶來的新挑戰中,創新發展永遠在路上,而矛盾和困難的出現并升級,正成為陶衛企業加速創新驅動、推進轉型升級的重要倒逼力量。
另外,一些陶衛企業謀求上市,力圖在資本市場獲取增長動力,也倒逼企業以創新之策、規范管理、陽光運作、利他理念推進發展之路,謀求更好發展前景。國家宏觀層面的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大勢所趨,正形成一種倒逼氣勢,迫使作為傳統制造業的陶衛業融入其中,以創新驅動為中心,以中高速發展推進中高檔提升為目標,實現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再到中國智造的轉型,完成由傳統制造到現代制造再到綠色制造的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