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瓷磚產品供不應求、建陶企業迅猛發展的年代,當中國建陶行業產能過剩遭遇經濟“新常態”,各大手筆規劃的建陶產區該如何轉型?
5月31日-6月2日,全國重點陶瓷產區政協第四次工作會議在廣西藤縣隆重舉行,為國內各建陶產區瓷磚生產企業未來的發展與提升指明了方向。
藤縣陶瓷園區總投資近130億元,瓷磚年產量2.1億平米
梧州市藤縣中和陶瓷產業園建設于2009年。目前,已有19家陶瓷企業入駐園區,總投資128.6億元。現已經投產的企業有11家,建成了35組131條生產線,年產瓷磚2.1億平方米,還有九組生產線正在續建。
作為新興的建陶生產基地,藤縣中和陶瓷產業幾年來一直保持高速發展態勢。自去年以來,在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房地產市場萎縮,陶瓷剛性需求縮減,產品同質化嚴重,產品創新研發不足,環保壓力增大,陶瓷產業也面臨著不少困難和制約。
藤縣陶瓷未來將不斷朝品牌化進行提升
2009年藤縣中和陶瓷園區正式啟動,依托西江黃金水道的優勢,藤縣到珠三角地區通行順暢,儲量達6.7億噸的高品質高嶺土資源距離工業園僅4公里更是為工業園入駐企業提供了便利的生產資源,可以說這兩大優勢極大地降低了園區陶企的運輸成本,提升了產品的價格競爭力。
在瓷磚產品的生產上,藤縣將積極鼓勵園區企業加大創新力度,不斷樹立自身品牌,未來園區將規劃用于產品展示的區域,為陶企打造品牌提供硬件基礎;在產品銷售上,藤縣陶瓷將朝著市場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除了解決國內需求,還將積極探索東南亞市場。
2016年中國瓷磚產量或下降5~10%,注重營銷與品牌才有未來
統計顯示,建筑陶瓷虧損企業數量增加21.3%,虧損額增加18.4%;2015年企業為轉型升級做出的投入、節能減排、勞動力成本等費用增加,但隨著企業加強內部管理、減員增效、原材料和能源采購成本下降,2015年企業運營成本增加不多,建筑陶瓷企業提高2.69%。
“穩中求進將是2016年陶企主旋律。”對于2016年中國陶瓷的發展,一位業內人士認為,2016年的瓷磚產業仍然是產能過剩、產量過剩,市場的壓力迫使陶企頻頻停窯,減少產量,消化庫存,一些資金運轉不健康、產品銷售不順暢、經營管理不到位的陶企會出現類似2015年的倒閉或更嚴重。穩中求進,將是2016年陶企運營的主旋律,以穩為主,有進更好。預計2016年將出現明顯的負增長,全年瓷磚產量或許將下降5~10%。
“營銷與品牌成就未來。”對于未來建陶生產企業如何突圍,這位業內人士表示,當前國內建陶行業品牌集中度不斷提升,已經進入了品牌消費的年代,瓷磚中高端產品品牌化,品牌集中度越來越高;而低端產品則不斷陷入價格戰,市場競爭越來越殘酷。許多人往往認為做品牌就是做高端?很顯然這是錯誤的,品牌可分為高端品牌、奢華品牌、大眾品牌,企業只有找準定位,品牌化運作,未來才有出路。
柔性生產、工業設計、以市場為導向為陶企發展指明方向
而對于未來建陶生產企業的出路,一位業內人士認為,在瓷磚供不應求階段,企業不斷追求單窯大產能以降低成本,在瓷磚供過于求的階段,企業應該追求“柔性生產”,以適應小批量與個性化訂單及頻繁轉換生產品種的需求,2016年中國瓷磚企業“柔性化生產”將會得到重視。
2016-2017年中國的瓷磚企業將更加關注產品的工業設計,從平面設計到裝飾設計到空間應用設計,真正好的瓷磚產品設計可以使企業產品暢銷,使企業產品附加值提高。業內人士指出,工業設計讓瓷磚產品附加值提升10%以上根本不存在問題,2016年客戶參與瓷磚企業的產品設計增加,建議藤縣陶瓷企業也在產品工業設計上做足功夫,提升產品綜合競爭力。
陶企要做市場最需要的產品,對于陶企的轉型升級,簡單復制是不可持續的,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做有個性化的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