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最后兩個月的沖刺階段,完成中國經濟全年目標已經基本無疑。
本周五(12月9日),國家統計局將公布11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記者梳理發現,多家研究機構預計11月CPI和PPI將在此前回暖的基礎上繼續上升。渣打中國研報認為,11月經濟增長或延續良好勢頭。
對今年四季度以及明年中國經濟走勢,機構普遍認為房地產調控的影響是市場最為關注的不確定性因素之一。此前房地產調控政策出臺后,10月份的房地產開發投資和商品房銷售面積等并未出現下行跡象。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對記者表示,房地產建設和銷售下行趨勢將會在今年底和明年初公布的數據中逐漸顯現。
11月PPI、CPI料繼續上升
經歷8~10月經濟企穩回暖“小高潮”后,作為監測宏觀經濟走勢先行性指數之一的PMI在11月繼續上升。
渣打中國經濟師申嵐向記者表示,官方制造業和非制造業數據顯示經濟持續復蘇且政策支持推動經濟增長勢頭上揚,緩和了市場對近期中國經濟前景的擔憂。
對于接下來將要陸續公布的11月經濟數據,渣打中國研報普遍看好。該研報預計由于需求仍顯穩固和盈利不斷改善支撐企業生產,11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或達6.3%,高于10月的6.1%;1~11月的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也有望從前10個月的8.3%增至8.4%。另外,新出口訂單增加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揚或利于緩解進出口增長下滑的趨勢。
在物價方面,今年10月,CPI回升至2.1%,而PPI則也在結束通縮之后反彈至1.2%。一般來看,臨近年末,居民消費會有所增加,也會對物價形成一定上升推動。
興業證券、渣打中國、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北大經濟研究所、華泰宏觀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研報對于11月CPI、PPI都給出看漲預期。記者綜合多家機構研報發現,各機構對11月CPI同比增速一般預計在2.2%到2.3%,略高于10月份的2.1%。
在工業產品價格方面,興業證券預計,高頻鋼鐵、煤炭、水泥等價格繼續上漲,指向PPI環比可能仍偏高,再疊加基數因素,PPI同比或繼續明顯回升。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也預計,全國主要生產資料市場價格整體上漲幅度加大,其中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價格環比漲幅超過10%,11月PPI或上升至2.7%。渣打中國給出的預期則更高,該機構認為在金屬價格大幅上揚的基礎上,11月PPI同比增速將進一步攀升至3.1%。
在CPI和PPI回升之際,業內人士也預計明年通脹壓力會比今年有所上升。瑞穗證券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明年的通脹壓力主要來源于特朗普上任后的輸入性通脹壓力,房價上升推高租金價格,勞動力供給減少帶來的工資上升,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服務業價格升高。
樓市調控影響將逐漸顯現
盡管今年實現6.7%左右的經濟增長已經基本沒有懸念,但是對于明年的經濟走勢,有機構預計會在今年的基礎上有所下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房地產。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0月70城房價數據明顯降溫,北京(樓盤)、天津(樓盤)等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還出現環比下降的跡象。盡管房價增速出現放緩跡象,但是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卻出現較大幅度的上升。
在汪濤看來,10月當月的房地產投資和銷售協議還是在10月之前簽定的,10月的調控政策對當月的影響還體現不出來,但是在11月及之后幾個月,調控政策的影響會逐漸顯現。
“預計今年底和明年,房地產銷售會更明顯放緩,2017年增速或放緩至0~2%。房地產建設和投資滯后于銷售反彈、增速也較為溫和,短期內其增長勢頭或可再持續一段時間。再加上去年同期基數較低,四季度房地產投資應可以保持溫和的同比增長,支撐整體GDP。但隨著2017年房地產銷售增速明顯下滑,我們預計屆時建設和投資也將放緩。”汪濤告訴記者。
渣打中國研報也分析,盡管目前實際經濟運行指標顯示四季度增長動能良好,但外部環境不確定因素、國內樓市政策收緊的沖擊,以及四季度財政支出減少均預示明年開局或將疲軟。
然而,對房地產給經濟帶來的影響也有不同看法。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11月PMI數據表明經濟繼續好轉,證偽房地產調控抑制經濟的觀點,2017年GDP高于2016年的概率較高。他表示,2016年初中國經濟L型拐點已過,11月是房地產調控后的第二個月,經濟卻連續回升,與市場主流預期完全相反。2011年以來固定資產投資持續下滑,到2016年8月增速見底,目前已經連續3個月回升,預計11月將進一步回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