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時今日,全球開放競合大潮洶涌澎湃。開啟新的“廣佛周期”,關系廣佛兩座城市在全球產業與城市競合版圖中構筑城市競爭力,攸關珠三角一體化融合的廣度、深度和效度。為中國打造世界級城市群示范,樹立區域合作標桿,這正是新“廣佛周期”的擔當與使命。
置于開放合作的大格局,廣佛同城如何攜手共進再邁臺階?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廣佛同心參與全球競爭,攜手打造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核心,共同參與全球要素配置、產業分工和競爭。這預示著,新的“廣佛周期”即將開啟。
廣佛地緣相接、文化同根,民間交往早已不可分割。七年前,隨著一份《廣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設合作框架協議》落地,兩地在基礎設施聯通、生態環境共治等領域攜手布局。這一次,兩座城市共同聚焦產業合作,意味著廣佛同城開始切換到市場驅動的新軌道。
邁出這一步,廣佛兩地各具優勢,各有動力。
透視城市角色,廣州瞄準國際科技創新樞紐,高校云集、人才匯聚,創新之力正待外溢;佛山打造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志在成為創新技術應用中心、創新要素聚集中心,渴望激發制造業的創新力量。一旦廣州創新之力與佛山制造市場共鳴,迸發的能量未可限量。
觀察產業脈絡,廣州的現代服務業發達,金融、設計、研發、檢測、會展等產業,無不與佛山的制造業具有極強互補性,切中佛山智造肯綮。二者協同發展,既可提升廣州參與國際競爭的籌碼,又能助力佛山制造業轉型升級。
然而,從愿景回到現實,兩地的產業合作并非無懈可擊。同樣發力先進制造,廣州與佛山這些年在高端裝備制造中不乏比拼,以汽車產業為例,兩地多年來各有布局。這也提醒,廣佛未來的產業分工與合作,依然任重道遠。越是如此,越需要強強聯合,越呼喚協同共進。
因為,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浩浩蕩蕩,注定今天的城市競爭,不能再靠單個城市單打獨斗,而是抱團的城市群合作分工,參與全球競爭。因為,肩負打造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重任,廣佛需要以開放合作的大胸懷、大視野,推動市場要素、產業資源跨區域流動。
縱觀全球,正是一個又一個城市群,引領世界經濟態勢演進。從中國的長三角,到美國的波士華城市帶,再到日本的東京城市圈,無不呈現嶄新的共生共榮城市組織模式。這種模式之下,城市之間由競爭變為分工,形成完整產業生態鏈系統。廣佛產業合作,何嘗不是如此?
追溯歷史,早在17世紀初至19世紀末,嶺南區域就出現一個經濟發展的高峰期——“廣佛周期”。這一“廣佛周期”內,以廣州、佛山為中心的城市體系得到空間的迅速布局和層級的系統發展,其城市化的程度居全國領先地位。廣州、佛山兩大中心城市外貿和內貿互補功能的發揮,使因地理和人文環境差異而形成的嶺南獨特的三種市鎮空間結構整合為一體。
今時今日,全球開放競合大潮洶涌澎湃。開啟新的“廣佛周期”,關系廣佛兩座城市在全球產業與城市競合版圖中構筑城市競爭力,攸關珠三角一體化融合的廣度、深度和效度。為中國打造世界級城市群示范,樹立區域合作標桿,融入全球產業體系,這正是新“廣佛周期”的擔當與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