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很少在公共場合發表言論,因為簡一還在路上,沒有太多的東西可說,今天我就把大家關心的問題說一下。
行業逐步處于“零和”狀態,兩級分化加劇
第一個是行業基本情況。繆斌會長分析行業大體情況是比較穩的,我認為應該是徘徊在0%增長,不是說絕對是“零”。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一是中國經濟新常態呈L型增長;二是世界經濟低速增長。瓷磚行業近幾年出口一直下滑,今年估計下滑10億美元左右。因為我們低成本優勢正在褪去。以前我們出口到越南,現在從越南賣到泰國,而且今年價格跌得很厲害,量價齊跌,這是必然的趨勢。
我們公司今年的出口也下降了,這是因為我們主動不出口仿古磚。原來我們每年仿古磚出口一個多億,現在不賣了。雖然如此,但是今年我們平均售價提升了,日子反而過得更好。這時候就要結構調整,不然出口這條路越走越堵,外部經濟或消費拉動的力量變得很小,因此我們不能寄托于外圍的力量。同時,中國整體紅利,包括資源、勞動力、經濟增長等紅利也越來越少。
另外,行業內部同質化非常嚴重,不僅是產品,展廳與營銷模式也出現同質化,加上產能過剩的格局一直沒有改變。按照陶瓷信息報社“2014年陶業長征”統計數據顯示,全國瓷磚產能為140億平方米左右,現在這個大數據并沒有改變,但在同質化嚴重與產能過剩的時候,必然會帶來內部競爭的加大。
外部驅動力小,內部競爭大,就會形成一個格局——行業處于零和狀態。以前的增長你分兩個,我分一個,但現在不是,你賣一個,我就少賣一個;你贏,我就輸……這一定會加速兩極分化,形成冰火兩重天。
“酒香+吆喝+金字招牌”才是當前制勝市場的關鍵
我們都知道東鵬是陶瓷行業的“大哥”,那么大的體量增長還很猛,而馬可波羅今年銷售額也號稱超過80億元,我們公司有增長但沒有那么高,國內還是按照預期增長。但同時也有一些企業處于下滑狀態,我們增長部分從哪里來?就是從下滑的地方得來,內部競爭加劇,所以形成這樣的格局。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狀態?實際上是市場在變!我在中國陶瓷起步的時候就參加工作了,從80年代起,一路走過來。很多老朋友都知道,20年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有好產品,就能賣。但是后來有一句話,“酒香還要會吆喝”,僅有酒香還不行,還要會吆喝,吆喝就是做營銷。我們行業的營銷手段層出不窮,砸金蛋、明星簽售與團購等等,但是現在傳統的營銷好像也沒有那么見效了,為什么?現在是“酒香+吆喝+金字招牌”,東鵬增長那么猛,是因為他們產品好、營銷網絡厲害,我聽說,東鵬在全國就有4000余家店,而且東鵬的金字招牌響。東鵬將渠道下沉的同時,只要把性價比稍稍提高就會搶占沒有品牌的企業的市場。
酒香是產品力,吆喝是營銷力,金字招牌是品牌力,市場到“零和”的時候必然會加速兩極分化的程度。也有人問道:“很多時候為什么在產品上面花了很多功夫,還是不好賣?”現在一招鮮,不能吃遍天。記得二十年前,我們靠產品打天下,現在市場變了,單純酒香不行,沒有渠道支撐會淹沒在新產品的海洋里,特別是在互聯網時代。
在互聯網時代,我們變成了森林里面的一片葉子,尤其是隨著技術與社會的進步、創新速度的提升,以前一款產品要做一年,現在不足一個月就能做出來,單純靠產品或靠某一營銷手段吃遍天的情況越來越少。
除了有好的產品與服務,還要有營銷、渠道與品牌,就好比一套衣服,品牌可能是帽子,渠道營銷是上衣,服務是褲子,產品是鞋襪,這些東西缺一不可,市場競爭已到了這種程度。我們開發一款產品,很難賣的原因就在此,而且現在市場上不缺新的產品。
小企業要抓住市場分化的機會;創新是唯一出路
我們公司也是小企業,是不是就沒有機會了?怎么跟宏宇、新明珠、順成等大企業競爭?非洲有一句諺語:永遠不要站在大象的前面。宏宇、新明珠、順成等大企業就是大象,你正面和他競爭,站在他面前,一定是大吃小。
所以,我們小企業千萬不要按相同的手法去跟大企業斗。小花瓶碰大花瓶,一定是小花瓶碎;大花瓶砸小花瓶,還是小花瓶碎。那么小企業出路在哪里?小企業跟著“大哥”混飯吃,不會太好過。溫馨提示:大樹底下只長草,長不了小樹苗,因為陽光、營養幾乎都被大樹吸收了。
如此說來,小企業就沒有機會了?還是有機會的!如果沒有機會的話,世界上就是幾個大顎在生存,特別是陶瓷行業,未來品牌一定會集中,但現在大哥級也就是2%的占比,單品牌還不足2%,將來5%、10%也有可能。正如服裝也很少出現一品牌一統天下的情況,因為需求是個性的,在這里面一定有小企業生存的空間。第一我們要認識到,靠機會賺錢的機會越來越少,但市場總會存在分化的機會。
舉例子來說,八年前你會想到如日中天的諾基亞會倒嗎?會想到有蘋果嗎?誰也不可能想到,但確實發生了,并產生了分化。大家都知道,我從瓷磚分化出了大理石瓷磚,跟石材行業競爭。今天,我變成了石材行業500萬人的公敵,其實我們整個行業大理石瓷磚起來了,專門生產大理石瓷磚的生產線有500條,除此之外類似于仿石的產品也很多,直接競爭的也是石材。
回歸到小企業的發展,一定要從分化上做文章。小企業的出路就是做差異化,根本就是創新與聚焦。在困難的時候,要把所有力量集中在某一點上,提高相對抗風險能力,而且一定要在骨子里創新,因此我們公司每年都會在創新上投入很多,在大理石瓷磚上我們就擁有9項發明專利。創新,是我們的唯一出路。
也有人說,你一創新就給別人分走了。確實是,大理石瓷磚我們每年都提價,今年也不例外。大理石瓷磚這一品類的健康成長,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我在前面一點更要作出榜樣,如果我把大理石瓷磚做爛了肯定會影響大家。蛋糕不能獨吃,要共享與分享。
荷蘭有一句諺語是:石頭砸花瓶,花瓶碎了;花瓶砸石頭,還是花瓶碎。因此,小企業不一定要做大,但是我們可以做精做強,成為石頭,這就有了生存之地。
很多年前,意大利陶瓷協會來佛山考察后,我就看到意大利報紙上刊登了這么一句話,“中國有一批模仿能力極強的工程師”,我知道這是在調侃我們。但是,我們不能因為被模仿就不去做。因為創新是唯一的出路,這是我們的根本。曾經有一些做同類產品的老板來找我談創新,我說你可以相互學習,但不要抄襲,抄襲為什么不好?表面上,被抄襲者是受害者,但傷害最大的是抄襲者,因為他把公司的創新基因扼殺了,而那是要命的。
職業經理人不要試圖改變老板的想法
有人說,今年環保壓力大,經理人和老板之間經常產生矛盾。以前,我也做過經理人,我跟共產黨打過工,也給私人打過工,我能充分理解大家的苦衷。而我最喜歡具有老板思維的經理人,如果單純打工,那就是交易,這就不好了。
佛山也有一批憂國憂民的經理人。經常有一些其他品牌的老總來找我聊天,說李總你搞品牌建設,我們投入少點資金也要走品牌路線,但是老板就是不同意。
經營戰略一定是老板在把控,經理人別指望影響老板,是影響不了的。但經理人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讓他提高認識,但是想要改變他是不太可能的。我現在是老板,我就是這么想的。
消費者需要優質產品與極致服務
消費者憑什么購買你的磚?是靠你忽悠嗎?靠你吆喝嗎?消費者需要優質的產品和極致的服務,這是他最基本的需求。如果你產品做不好,服務做不好,忽悠有用嗎?現在消費者對我們忽悠的抵抗力非常強,是帶著“鋼盔”來到我們店里的。
我們要回歸本質,把產品品質做好,可喜的是我們產品創新和品質進步很快。
我們的服務還有沒有空間?泛家居行業基本上是全包的,購買產品都包安裝,而在所有大品類當中,只有瓷磚不包安裝。我們公司每單投訴處理,最終我都會簽名確認,發現50%的投訴都與瓷磚本身無關,很多是鋪貼安裝引發的問題,這是最傷害消費者的,也應該是我們企業要重視,要去做的。服務的口碑是通過服務創造出來的,不是自己喊出來的,我覺得我們瓷磚真正回到原點,要在這兩點上下功夫,特別是小企業。
瓷磚是朝陽行業,高檔產品供應不足
我講這么多,不要太擔心,要保持樂觀,瓷磚行業不是夕陽行業,是一個朝陽行業。衣食住行是老百姓最關注的,其中住是最注重的,每個人都買房子,甚至有的買幾套,只要買房子,就一定會裝修。
2016年房地產銷售增長很猛,按照規律滯后半年至一年,瓷磚行業明年的日子就會好過一點。長遠來說,現在城鎮化率為56%~70%,最起碼我們白銀時代還有15年,同時對我們來說是比較好的消費升級,當前過剩的是低檔或沒特性的產品,真正的高檔需求是供應不足的。前年馬桶蓋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我們一年花費上萬億在外面消費高檔產品,所以往上面走還是有很大的空間。
另外 兩個多小時,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和晚上最后一件事通常都是耗在手機上。我們的消費者就是這樣的。社會升級或消費者在改變的時候,就是機會。
我們要保持樂觀、充滿信心!行業的這種狀態,我們改變不了,但是總量還是在,就是看買誰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