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蒙娜麗莎集團118A生產線打包、碼垛工序的機器人經過緊張的調試,正式投入運營:從自動打包線上過來的一箱箱陶瓷薄板,只見機械手靈活地進行定位、抓取,然后猿臂輕舒,提升、旋轉,將一箱箱薄板碼放的整整齊齊。一連串的動作,令人眼花繚亂。過去,這項工作需要數名身強力壯的員工人不離崗地連續作業,現在卻完全由機器人替代。
類似這樣機器替人的改造升級,近兩年,在蒙娜麗莎集團的生產線上越來越多,隨處可見。
多年來,建陶企業一直是一個勞動密集型行業。從原料稱重、粉料制備、釉線操作、窯口撿磚,再到分選、打包、碼垛、搬運、入庫、裝運……每一個崗位都離不了操作工的身影。有些崗位,甚至將員工與設備牢牢地捆綁在一起,只要機器一開,員工就沒有喘息的機會。而陶瓷企業24小時連續生產的特點,無疑中增強了員工的作業難度。然而,這樣的現象在蒙娜麗莎集團近年來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越來越多的自動化、智能化設備將員工從繁重的、機械式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
過去,瓷磚經窯爐燒成之后,拋光、磨邊、分選、打包等一系列工序,在長長的流水線上都需要連續作業。2016年底,集團公司引進智儲坯器,在窯爐口增加了儲坯環節,這樣就可以將窯爐燒制出來的磚坯存儲起來一部分,從而將拋光、磨邊工序由原來的三班倒改為現在的兩班倒,讓員工在工作時間的選擇上有了更大的自由度,而不是一天24小時雷打不動的連續作業。
分選一直是用工數量較多的一個生產環節,每一片瓷磚、每一塊薄板都需要員工認真、細致的檢測其色差、平整度、幾何尺寸等質量指標。集團公司與相關智能裝備制造企業合作,聯合設計開發成功的平整度自動檢測設備、幾何尺寸檢測設備、色號檢測系統等一系列智能設備,不但檢測及時,而且準確率高,大大減少了檢測線上的用工數量。
從檢測到打包,再到將打包好的產品在木托上碼放,一箱陶瓷薄板,總要幾個人來抬,而且不得停歇,勞動強度大,連續作業性強。現在,有了自動機器人搬運,就可以徹底解放人力,再也不需要員工整天汗流浹背地守在生產線上一箱箱搬運瓷磚,而是由機器人輕松完成。集團生產副總裁劉一軍博士介紹說,這些機器人,都是公司技術人員與智能裝備企業聯合研制的,而且每一個崗位的機器人都不同,需要對操作崗位進行動作分解、節點選擇、線路優化、節奏控制等方面的數據采納,然后量身訂制。劉總說,通過機器人在生產線上的大量應用,一方面大大降低了生產一線員工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作業環境,另一方面減少了生產一線用工數量,增強了員工的滿意度。
蒙娜麗莎集團近年來自動化改造重點項目:
自動化打包檢測分級搬運系統。通過自動化檢測分選設備、坯體轉線機器人及包裝機器人等,實現分選、檢測、打包、手動流程的自動化,節約勞動力40%以上。
數字化噴墨裝飾工藝控制系統。通過噴墨機遠程控制系統,引進并改造數碼噴墨印花機及施釉線配套設施,使噴墨打印只需通過簡單的電腦操作即可完成轉產,靈活處理各種不同批量及品種的訂單,實現真正的個性化訂制。
原料全自動監控系統。原料配料采用自動讀數監控系統平臺,保證各類原輔材料準確及合理使用,提高材料利用率。
能源管理系統。通過建立國家級能源管理示范中心項目,對企業全部能源耗用點進行實時監管、統計、分析與對標,對生產過程進行動態可視化監管,提升生產設備利用率,降低生產過程能源耗用。
全自動煙氣多種污染物協同控制技術。采用全自動煙氣多種污染物協同控制技術,對煙氣排放實時監控并自動控制,處理后各項污染物排放指標遠嚴于國家標準要求。其中公司與科達潔能等公司聯合開發的“建筑陶瓷數字化綠色制造成套工藝技術與裝備”項目,于2016年11月29日通過由國家工信部組織召開的科技成果鑒定,經鑒定,該項目處于國際先進水平。
持續不斷的自動化、智能化改造,使蒙娜麗莎集團受益匪淺。近年來,集團公司在保持產量持續增長的同時,單位能耗、單線用工量均大幅降低,為行業轉型升級、可持續發展起到引領示范作用。2016年,蒙娜麗莎集團榮獲佛山市“中國制造2025示范企業”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