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權威機構分析,今年行業整體發展情況來看總體將為平穩,LED顯示應用行業在宏觀經濟增長趨緩的情況下,依然保持著相對穩定的發展態勢。加之LED顯示應用市場需求規模的不斷提升 ;政策利好不斷,優惠政策(出口退稅、企業所得稅等),產業基金支持,“一帶一路”戰略等;多層次資本市場不斷完善,上市公司業績不斷攀升,在資本市場并購重組方面活躍,市值穩步提升,經營發展良好的企業步入資本市場。我國LED顯示屏行業或將迎來又一個繁榮興盛時期。
歐司朗全球最現代化LED芯片廠投入運營,高科技領域布局再落一子?聚燦光電與泰谷光電開展合作,未來將獲得更高的市場份額?廣東甘化3億元再度拍賣德力光電,為何寧愿出現大面積虧損也要剝離LED業務?……我們將一一為您解讀!
歐司朗全球最現代化LED芯片廠投入運營

2017年11月23日,歐司朗宣布位于馬來西亞居林的新LED芯片廠如期開始運營。Olaf Berlien在工廠開業典禮上表示:“居林工廠按預算如期完工。歐司朗LED業務在近期達到了19%的高增長率,我們很高興能在這樣的勢頭下,進一步擴展新產能。”
點評:早在2015年11月,歐司朗宣布在居林建立新的LED芯片廠,計劃于2017年底建成并投入運營,此舉是歐司朗“鉆石”創新和成長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高工LED了解到,截至工廠第一階段竣工,歐司朗共投入3.7億歐元。接下來,該工廠還將進行兩個階段的擴建,總投資額將達10億歐元,其中包括在歐司朗全球工廠聯盟中擴大LED組裝能力。
近年來,國內包括三安光電、華燦光電、澳洋順昌以及乾照光電等芯片大廠都在擴大生產規模,以圖在市場上占據更高的市場份額。歐司朗居林LED芯片工廠的落成,將進一步加強歐司朗芯片業務的生產能力,同時據高工LED了解到,居林工廠的部分產能將向中國輸送。這也意味著國內芯片廠商面臨的競爭壓力也將增大。
不過,隨著IR LED、智慧照明、特種照明(植物照明)、汽車照明以及可穿戴設備等市場的增長,特殊應用的LED芯片需求量也將激增。歐司朗作為聚焦高科技領域的科技型企業,其強大的研發能力將助力其差異化發展。
聚燦光電與泰谷光電開展合作
11月23日晚間,聚燦光電發布公告稱,公司與泰谷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谷”)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泰谷向本公司按月采購 4“外延片,2018 年上半年的月采購量4inch ≥1±0.2 萬片,下半年月采購量 4inch ≥1.5±0.4 萬片, 2019 年的月采購量4inch ≥2±0.4 萬片,但最終仍應依市場實況需求調整數量。最終依市場實況需求調整數量。乙方供貨的外延片質量、外觀等指標均符合甲方需求,波長依據甲方的要求及時調整。
點評:聚燦光電就 LED外延片、芯片領域通過與泰谷光電開展合作,能夠有助于幫助雙方進一步提升整體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快速響應市場、不斷地改善和提升外延片的技術及質量,實現雙方未來市場的擴張策略并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為雙方創造更大的商業價值。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聚燦光電在LED芯片領域面臨的競爭不小,內有三安、華燦、澳洋順昌等龍頭企業的爭相擴產布局,外有歐司朗等國際巨頭產能向中國輸送的戰略性策略。聚燦光電作為LED芯片領域在資本市場的”新人“,無論是生產能力,還是營收規模,以及風險抵御能力都遠遠不及大廠,因此其在布局上需謹慎。
但是單就此次合作而言,符合聚燦光電長遠發展戰略,有利于LED外延片、芯片產能的消化,為整體業績的增長提供有力的推動作用。
廣東甘化LED業務遭遇出售難?價格再次下調至3億元!
11月22日,廣東甘化發布公告稱,公司繼續公開掛牌轉讓德力光電100%股權及債權。公司綜合考慮德力光電的情況以及前三次掛牌轉讓的市場反應后,擬將德力光電100%股權及公司對其享有的2.32億元債權起拍價格下調至3億元。
點評:從2011年成立德力光電高調進軍LED芯片領域,廣東甘化此期間在LED領域便持續虧損,德力光電2016年凈利-9282萬元,2017年前三季度虧損3170萬元,經營業績與上年同比有所改善,德力光電有限公司仍出現較大虧損。
或許,因德力光電較差的盈利能力,以及在技術、規模以及銷售渠道上不具備明顯優勢,廣東甘化在出售LED業務上屢屢受挫。從9月30日的6.78億元的掛牌價,到10月12日確定的5億元起拍價,再到11月13日的4億元,再到如今的3億元出售,可以說廣東甘化出售子公司股權事宜的進展并不順利。
然而,在數次公開掛牌轉讓未果后,廣東甘化擬繼續籌劃轉讓資產事宜。如今,起拍價已經縮水過半,倘若這筆交易在3億元附近成交,廣東甘化將承受不小的虧損。但從目前LED照明產業的發展趨勢來看,廣東甘化LED業務處于低速增長甚至是負增長,剝離LED業務已經成為不得不去面對的無奈選擇。
當今的LED照明行業可謂兩極分化比較明顯。其中一極便是以三安光電、木林森、歐普照明等為主的上市企業營收規模越做越大,市場占有率逐年遞增;而另外一極便是中小企業艱難生存的境遇,今年包括福特斯照明、凱盛股份等企業相繼倒閉,更有勤上股份、廣東甘化等上市公司剝離出售LED業務。
不得不說,LED產業整體回暖是事實,但是LED產品的利潤空間逐步在縮減也是事實。實力強勁的大企業通過規模化生產以及差異化發展獲得較為理想的利潤;而實力偏弱的中小企業則不得不在狹窄的空間里繼續“維持生計”。
未來,隨著大企業規模化優勢越來越明顯,產業集中度也將更進一步提升,中小企業若不能避開與大企業的正面競爭,走差異化路線,其生存現狀將愈發糟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