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拋釉磚產品在市場上的大行其道根據陶業長征Ⅳ《中國建陶地理調查.2017中國瓷磚產能報告》提供的數據顯示,全國拋釉磚生產線607條,日產能891.81㎡。3年間,新增拋釉磚生產線289條,日產能增加566.33㎡。產能的急劇擴張,也使得拋釉磚和拋光磚一樣,進入到價格血拼階段。
2018年,拋釉磚進入了發展的第十二個年頭,究竟它今年的走勢如何?是否會如部分業內人士預測般走向下坡路?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相比拋光磚,拋釉磚的裝飾效果更豐富。“群雄混戰”的十年。從沙崗陶瓷批發市場時了解到,該批發市場800×800mm規格拋釉磚價格,普遍趨于15-30元/片之間。展示架上,中心展示區域已被仿古磚、木紋磚和鮮有的高端大理石占據著。李建國告訴記者,“一般賣得好的,或者時尚高端的都放在比較顯眼的位置,而賣得比較差的都放在了邊角上。”
李建國是怡美家陶瓷的負責人,從事陶瓷批發已經十來年了,他告訴記者,“2010年過后,行業內開始有大大小小的批發商開始向陶瓷廠訂貨,我記得那時600×600mm拋釉磚磚出廠價都是20-30元。”
這對做渠道的批發商而言,出廠價的降低便意味著批發商要以更低的利潤空間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生存壓力很大,本身利潤就只有幾塊錢,不講價賣不動,降價利潤就更低。”李建國表示。
據李建國介紹,拋釉磚價格走低從 2013年、2014年間開始,當時800×800mm規格的拋釉磚出廠價也只有30元左右,賣給經銷商只能謀取2元到3元左右的利潤。不過,拋釉磚的價格還在不斷下跌,刷新李建國對拋釉磚價格底線的認知。“我記得我們上個月定的最低一批貨,出廠價已經只有15元。”
“據我所知,800×800mm規格產品,出廠價已經跌到15-16元/片。”美嘉科技負責人也表示,拋釉磚的價格戰從2013年、2014年間開始進入白熱化階段。
據了解,2013年到2014年,正是全國各產區進行技改大上拋釉磚生產線的高峰年,山東淄博、夾江、河南、廣西、江西、河北等地,都陸續將拋光磚生產線改成了拋釉磚。
也正是從2014年開始,占據一二線城市的知名品牌企業為搶占三四線市場份額,渠道下沉進入實質性階段,越來越多的一二線品牌進入到三四線城市市場,對當地中小品牌甚至夫妻店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品牌企業主導的價格戰,也在進一步拉低拋釉磚的價格水平。
佛山陶瓷價格指數,其價格信息主要由新明珠、東鵬、蒙娜麗莎、諾貝爾等45家國內外知名陶瓷企業提供,從該指數可以發現,2011年至2016年期間,佛山產區的拋釉磚價格起落較大。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3年期間,800×800mm規格的拋釉磚價格維持在88元至95元之間;2014年上半年開始,拋釉磚出現了下跌的趨勢,售價已降至46.5元;2015年5月份跌至谷底39元;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平均價格開始回升,2016年回升至52元。截止2017年10月,佛山產區拋釉磚的價格維持在60元左右。從佛山陶瓷價格指數也可以看出,2014年上半年開始,品牌企業開始主導拋釉磚產品的價格戰。
“現在拋釉磚價格一路狂跌,從某一線品牌瓷磚企業就可以買到40元的800×800mm拋釉磚,這還是零單價,就一片也會賣給你。這與拋釉磚剛推入市場那時相比,已經差距很大了。”佛山某品牌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近年來陶瓷市場的持續低迷,再加上廠家積壓庫存較大,產銷不平衡,價格變相促銷,大部分品類價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該企業負責人表示,2017年以來佛山產區拋釉磚、微晶石等常規產品的價格,到2017年年底整體下調幅度約為10%——15%,部分拋釉磚下調幅度較大,有些甚至達到了20%左右。
“就佛山產區的拋釉磚而言,每年價格都會有不同的變動,變化幅度大概為2元到10元不等。”佛山一品牌企業負責人表示,由于原材料價格與人工成本的上調,企業的生產成本不斷增加,但是總體銷量和利潤卻呈下降趨勢,因此,以同質化競爭、單一走量的企業其生存壓力與抗風險成本將會越來越高。最低已跌至14元。
2011年,泛高安產區還在討論離拋釉磚有多遠。2012年,江西新中源等廣東籍企業開始在泛高安產區引進拋釉磚,緊接著就是金三角、太陽、華碩、金牛、黑與白萬載基地、恒達利等企業也陸續推出拋釉磚產品。到2014年,據本報陶業長征調查獲悉,整個泛高安產區的拋釉磚生產線已達到44條,日產能41.13萬平方米,到今年,本報陶業長征調查發現,泛高安產區拋釉磚生產線已達到101條,日產能135.7萬平方米。
據了解,拋釉磚系列產品在泛高安產區剛剛興起時,以太陽、天瑞等一批品質較穩定的廠家,其800×800mm規格拋釉磚價格出廠價為30元/片,隨著其他廠家的跟進,到2015年已經跌到25元/片。
2016年,泛高安產區的拋釉磚產能得到了爆發式增長,同時大產能窯爐新建、改線,產能已經超過拋光磚規模。價格也是一路下滑,800×800mm規格拋釉磚價格出廠價平均在20-22元/片。到了2017年,目前,整個泛高安產區的拋釉磚價格全部低于20元/片,就在今年9月份,一些廠家甚至已經跌到14元/片。
隨著拋釉磚價格的一路走低,一些綜合實力相對較好的廠家,如天瑞、新瑞景、羅斯福等企業已經開始放棄普通拋釉磚或者只占非常小的產能,轉向生產金剛石、大理石等高值拋釉磚產品。尤其是2017年,根據記者的調查了解,目前高安已難見普通拋釉磚的身影,更多企業打出的是玉石、大理石或者金剛石等概念,傳統拋釉磚產品已經沒有利潤空間,廠家和商家也不愿意再推,開始慢慢轉向其他拋釉類產品。
2011年,拋釉磚產品在淄博才開始推行。但到2012年底,淄博產區計劃改造的拋釉磚生產線,加上生產中的拋釉磚生產線,已超過100條。淄博開元建陶有限公事是第一家在淄博推出拋釉磚產品的企業,800×800mm規格當時的出廠價為48元/片。不過,由于銷售火爆,產品利潤點高,更多的陶企加入到拋釉磚產品的生產行列。尤其是隨著周邊產區的跟風生產,以及新建生產線產能的不斷擴大,隨之而來的則是拋釉磚價格一路下行。
到2017年,據記者了解,淄博產區部分陶企的拋釉磚價格低至15元。與以往拋釉磚價格變化相比,淄博產區多數陶企的產品價格也不同程度下降,但由于各陶企對拋釉磚產品定位不同,目前淄博多數陶企的拋釉磚出廠價格維持在15-26元區間。受多方面影響,淄博多數陶企在今年銷售壓力大增,產品銷量與往年下滑幅度較大,而拋釉磚更為突出。另外,由于退城進園的影響,拋釉磚生產線的數量也急劇下降,據“陶業長征Ⅳ”統計,目前整個山東產區拋釉磚的生產線,只剩下33條,相比2014年的78條拋釉磚生產線而言,減少了一半以上。
拋釉磚產品在法庫產區的興起相對較遲,已經到了2013年,但現在拋釉磚已取代拋光磚成為法庫產區的主打產品。據沈陽隆盛泰一陶瓷集團銷售總經理張光偉回憶,2013年5月,正是陶瓷廠房上的積雪即將融化殆盡的時節,隆盛泰一陶瓷集團生產出了產區內第一片800×800mm拋釉磚瓷磚,一時成為市面上炙手可熱的產品,為企業帶來了可觀的銷售業績。“當時售價高達31.8元,市場供不應求。”張光偉表示。
作為東北地區最大的建筑陶瓷產品生產和銷售基地,在市場低迷、環保從嚴、產能過剩等諸多不利因素共同作用下,遼寧法庫產區今年6月中旬至9月末經歷了一輪近乎瘋狂的降價大戰,高端拋釉磚、大理石銷售價格也由當初的41.5元下滑至目前的25元左右,部分產品開單價已低至23元。
張光偉指出,2017年年初開始流行的帝皇玉產品,也因同質化競爭激烈,大打價格戰。“售價已經由年初的27.8元每片下降至目前市場主流價格21元,降幅接近20%,金剛石產品已由年初的20元每片下降至目前的16.8元左右,這還只是冰山一角,傳統的拋釉磚產品更加便宜。”
法庫產區受限于地理環境因素,“往南走,物流成本高,性價比沒優勢,法庫瓷磚過不了遼寧建平、喀左產區這一關。往北走,黑龍江依安產業園區的的4家企業又消化了本已非常有限的市場需求。”沈陽興輝陶瓷有限公司總經理范天福坦言,產區內企業面對不斷增加的生存壓力,只有以犧牲單體利潤來換取銷售總量。
河南內黃產區于2013年開始著手拋釉磚生產線的新建和改造,在推行初期,最高峰時的拋釉磚產品能買到27——28塊錢。發展至今,其銷量已經在大幅度消減。截至目前,拋釉磚的售價已跌至產區內歷史新低,只能賣到13.5——14.5元,部分綜合實力較強的企業能賣到15塊錢。
終點還是起點?“在房地產市場低迷、陶瓷產能總體過剩的現實壓力下,品牌影響力不突出,中低端產品比重偏大的產區,在市場份額上因其他產區進一步擠壓而不斷萎縮。”范天福說到。
目前,全拋釉產品庫存已經達到飽和甚至泛濫的狀態,加之產品同質化嚴重,在這種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下,拋釉磚產品全線降價不可避免,這也是瓷磚企業熱衷于打價格戰的主要原因。在市場環境持續遇冷、終端效果明顯下降、產品同質化嚴重的大環境下,產品的創新能力將成為企業差異化競爭的最重要因素。
美嘉科技的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雖然拋釉磚在工藝上有小的創新,如金剛釉、半拋釉、柔拋釉等,形成了終端市場上形形色色的營銷概念,“在大方向上還是創新力不足,這也是造成拋釉磚現階段市場疲軟的普遍現象。”
大鴻制釉總經理蔡佑杰指出,“在市面上主流的拋釉磚產品內,拋釉磚產品依然搶占著市場份額,其余金剛釉、超平釉等創新產品加起來不過三分之一。”而作為拋釉磚創新產品之一,精雕釉有可能為拋釉磚帶來新的生機。蔡佑杰表示,該工藝具有圖案形狀不受限制、不同程度的凹凸深度,直接使用雕刻機便能把圖案雕刻出來,紋理更清晰,裝飾性能更佳等更具競爭力的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