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由于原材料短缺、人力資源缺乏,不少陶瓷企業的生產成本與日俱增。業內人士指出,這一趨勢將持續發展下去,在未來,整個陶瓷行業必將駛入高成本的快車道。在這種情況下,優勝劣汰的規則將會更加凸顯。各陶瓷企業若想在重重壓力下生存下去,完善渠道資源或為自保帶來一線希望。
陶瓷渠道兩極化現象明顯
不可否認, 有能力擁有眾多渠道資源的陶瓷企業必是在行業內占據主導地位的大型陶瓷品牌,因而渠道戰將會以陶瓷品牌為主將,至于實力薄弱的中小型陶瓷企業則要看其生命力以及管理者的智慧是否能夠在狂風暴雨中尋得避身的“峽谷”。 既然,品牌陶瓷企業是渠道戰的主力,那么,渠道戰就會比以往一般的市場競爭更為嚴峻。今后,大型企業兼并或收購中小型企業的形勢會愈演愈烈,而生產規模的擴充,將會大量增加陶瓷的產量,產量的大增更要依靠銷售渠道消耗,否則就會導致產能過剩的結果。
由此可以想見,在未來,陶瓷行業內,或因為市場對陶瓷創新的需求,或因為企業間兼并加劇,或是其他的原因都會增大渠道資源的爭奪。所以,陶瓷企業與其在未來被市場或競爭對手打得措手不及,倒不如趁現在,形式還沒有嚴峻之時,努力提升自身的能力,有備才能無患。
在今后的陶瓷市場競爭中,渠道不再只局限于經銷商渠道、賣場渠道,還會有其他的附屬產業加入也誕生新的渠道。渠道的誕生必然有其產生的原因,而各種原因歸結到根本就是為陶瓷企業拓展市場、提升盈利空間。渠道資源的多寡將會成為衡量競爭優劣的重要砝碼,所以,陶瓷企業對渠道資源的需求量會大增。
陶瓷企業難逃微利時代
陶瓷行業普遍漲價,受到成本壓力的影響,尤其是原材料價格和人工成本的不斷上漲,迫使產品也不得不漲價。 對于產品價格上調,多數陶瓷企業負責人均表示。今年的利潤同比去年下降了很多,有個別企業利潤率下降幅度更高。
同時,不少陶瓷企業表示擔心,通過產品終端價格上漲來解決成本增加問題,讓經銷商、工程、零售方面的客戶群體承受壓力更大,加上市場競爭的激烈,產能過剩,消費者不買賬,庫存積壓等一系列問題,最終導致投入資金未能及時回籠,導致資金周轉不靈,產業鏈運作出現卡帶,所以很難通過產品終端漲價來消化成本上漲問題。
有不少人預言,在不久的未來,陶瓷行業必將進入高成本的快車道,無論是原料成本還是人工成本,高昂的成本必將在陶瓷行業內掀起軒然大波。同時,陶瓷行業的淘汰賽也將更加激烈、殘酷,各陶瓷企業為了能在風雨中保全自己,必會尋找“救命之法”,渠道資源顯然已經成為企業自保的關鍵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