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文化、經濟的不斷發展,全球化推動各行業加速國際化步伐,國內企業也開闊自身視野。現今許多國內瓷磚品牌都頻頻走上國際化道路,但與此同時,也有很多進口瓷磚品牌進入到中國市場來分食市場蛋糕。一般來說,瓷磚品牌跨國發展要面對眾多的“水土不服”效應,渠道不同,消費習慣不同,文化不同等等差異性的因素常常是的進口瓷磚品牌舉步維艱,然而事實卻是進口品牌在中國發展已經風生水起。

進口瓷磚的迅速擴張
進口瓷磚在國內經歷了較長時間的緩慢增長時期。據了解,最初進口瓷磚的代理先行者是香港的進口建材代理商。自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國內建陶生產水平處于初級階段,而當時國內市場對進口建材需求量大,國外進口產品均供不應求。因此,香港作為中國對外重要窗口,其進口建材代理商最先嗅得先機,開啟了“坐地收錢”的時代。
近幾年,進口瓷磚市場開始快速發展,一方面,國內大品牌加快與國際品牌各種方式合作。另一方面,很多國際知名品牌加快布局中國市場。據不完全統計在國內已開80家店,其中一年之內至少新開了60余家店。2015年以后,進口瓷磚在終端市場逐漸活躍。上海喜盈門、成都富森美等在內的終端高端建材賣場,紛紛設立進口品牌館/專區。
價格,走下金字塔頂端
2016年以前,進口瓷磚在中國終端市場的價格區間在600~2500元/平方米,部分產品單價甚至過萬。相對而言,進口瓷磚無論從品牌定位還是產品價格都處于金字塔的頂端。
因而,這造成諸多消費者認為,進口瓷磚在中國屬于“暴利”領域。其實,現階段,中國在售的進口瓷磚除了少部分價格虛高外,其他在合理利潤范圍內。“相對而言,進口瓷磚進貨價格并不比中國瓷磚高很多,但是在關稅、飄洋過海的運費成本、破損成本與經銷商環節等多重因素影響下,來到中國終端店面的進口瓷磚,售賣價格就會猛漲不少。”伊加國際總經理助理朱國平說道。
但不可否認的是,前期經銷商的利潤率相較之現在要高一些。但是這部分的虛高價格,在近兩年的市場充分競爭后,已經慢慢回落。
綜合來說,進口瓷磚的價格越來越多元,不再僅是處于金字塔頂端,其價格亦可很親民,當然,中國代理商進貨的產品成本略微下調,因為全球市場不景氣,為了消化庫存,歐洲瓷磚產品也出現每平方米幾歐元的降幅。
國內品牌出路在哪里?
這一次遠非過去的產品技術核心變革,帶來的影響更為深遠。與國產品牌相比,進口瓷磚在中國市場面臨著很多硬傷,包括消費群體窄、渠道單一、終端營銷能力差等。有業內人士指出,進口瓷磚這些硬傷歸根結底都是受“價格相對太貴”影響。
隨著進口瓷磚的價格變得多元,其在終端市場不再僅限設計師渠道,家裝零售、工程未來兩年或可迎來進一步發展。
據悉,目前行業已有60%企業在跟風現代風產品,僅上半年就增加了50多條現代仿古的生產線。當大部分企業都在追隨的時候,這個風口能持續多久?
有業內人士表示,找到品牌差異化非常重要。這種差異化不是來自產品本身,而是產品表達的生活態度,這也是消費升級的核心。要打造品牌持久的差異化,對品牌定位的精準性、品牌形象的差異性與整體性、產品開發設計能力、渠道的針對性以及服務體系和運營團隊的要求更高。業內人士認為,現代風的產品更強調自己的特色和差異化,未來會往專業性方向發展。行業未來可能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狀態,同時涌現出眾多專業性品牌,具有強烈的品牌特色以及差異化特征。未來品牌會逐漸分化,有獨立想法、產品符合市場渠道的品牌才能留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