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視他工作時的樣子,猶如穿過車間的風,不事張揚卻清新拂面。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靈巧閃現的身影,不倦的往返。欣賞這陣風,宛如他心靈散發的光輝,能夠搖響團隊和諧的風鈴,能夠鼓漲前行的船帆!

千里馬得遇伯樂
剛進公司,劉濤在B廠擔任技術工程師,負責處理生產一線技術工作。面對新工作的挑戰和壓力,他也曾懷疑、不自信,但這些都沒有成為他放棄、退縮的理由。“當時入職的時候,領導對我們說,‘目前我們生產上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希望你們過來后能幫忙解決’,這句話讓我感觸很深,因為對于剛畢業2年的我們來說,甚至連我們自己都不確定自己水平有多高的時候,領導卻對我們寄與如此厚望,我們必須以必勝的信念,去面對工作中的各種困難。”
信念堅定,勤懇務實,他在工廠車間一待就是7年,正是這樣每天一點一滴的積累,讓他從技術學徒,一路成長為車間技術精英。
2003年,劉濤擔任車間主任助理,管理B廠生產工藝;2004年他再次晉升為車間副主任;2005年劉濤直接被任命為車間主任,2007年,公司組建生產管理中心,劉濤被調任生產管理中心計劃專員,負責生產計劃、生產管理工作。他用行動證明,每一次發奮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賞賜。
臨危受命,堅信自己一定行
2010年,公司在研發拋晶、拋釉新品上,遇到了投產技術難題,當時老廠A廠負責新品生產,一代天巖、微晶寶玉兩個產品投產生產并不理想:容易出現變形現象,成品優等率低,成本耗費高。
時任生產基地總經理的黃建起(大黃總)找到劉濤意味深長地說:“這個技術問題3個月搞不定,A廠估計就要關門了。”劉濤“臨危受命”,從生產管理中心調離回A廠負責生產,專研、解決生產技術問題。
“領導給了機會,給你平臺去做,那就玩命干,干到最好,當時我在B廠也積累了一些管理、技術經驗。調任到A廠,雖然信心不強,但還是有底氣的。”劉濤篤定說。
大膽嘗試,攻克拋釉技術瓶頸
“當時壓力很大,過去以后,覺也睡不好,因為過去以后發現,A廠設備不行,生產人員也不配合,當時A廠員工情緒不穩定,很多人都在鬧辭工,去到A廠,好幾個骨干都在寫辭職申請書,真的很頭疼。”劉濤只能邊安撫A廠人員,協調團隊,邊研究問題,思考解決方案。
帶著任務回到A廠,劉濤每天都下到生產一線,親力親為,從生產實踐中研究、分析問題,通過不同的實驗,試圖找到生產問題的技術根源。
一次,在解決一代天巖產品拋釉工藝問題的商討中,劉濤提出了“二次”拋釉的想法,在一次拋釉的基礎上,在同一片磚進行第二道拋釉工序,當時遭到了現場所有技術員的反對,因為在過去的經驗中,并沒有“二次”拋釉成功的案例出現過,所有人都不贊同這種嘗試。但事后他私下偷偷找到釉面主管,力勸一試,最后說動了主管,親自到現場做了一次實驗。
通過二次施釉實驗,他們發現產品缺花拋釉工藝的缺陷得到了有效解決,極大提高了產品的優等率,并通過嚴格的工藝控制,降低了生產成本。
多次調整,解決拋光缺陷
在微晶寶玉生產技術問題上,劉濤首先在無數次的配方調整中,尋找到一個最佳的原料配比,解決了拋晶問題的首要影響因素。
“配方調好不能動,這是個穩定的基礎,因為前面因素會影響后面釉線調整,窯爐調整。整個嘗試的過程是痛苦的,它存在多因素影響,今天的調比、調整適中,或許明天就會產生變化,需要重新調整,這就需要每天到現場進行考察,分析問題所在,然后提出合適的解決方案。”
通過多次試錯嘗試后,他最終找到了窯爐合適的燒成曲線,之后通過調整磨塊型號、配比、排列,無數次的嘗試后,找到了拋光組合的平衡點,再通過嚴格工藝控制,有效解決了拋晶磚生產中的拋光過度的缺陷,將出產產品優等率從40%~50%提升到80%!
當年3月份,財務核算A廠經營是虧本的,4月份仍在虧損,直到5月份,劉濤到A廠調整技術生產的第二個月,財務核算,A廠已經開始盈利,短短兩個月時間,他攻克了當年拋釉、拋晶生產技術難關,讓一代天巖,微晶寶玉成功上市,轟動整個行業,締造了歐神諾發展中的一個黃金時期。
2012年,將兩個產品生產穩定后,劉濤再次被調任回營銷管理中心,出任歐神諾服務部副經理,時任至今。
被問及有什么經驗可以跟大家分享的時候,他說:“遇到問題,不能先投降,要勇敢試錯,只有經歷了這個過程,才能有所思,有所悟,才能學到東西。”
歐神諾20周年之際,劉濤非常感觸地說道,這么多年走過來,現在對歐神諾更多的是一種感情,人生不僅僅只有賺錢,而在于工作的時候有沒有在享受,有沒有得到一種認同感,歸屬感。同時也祝愿歐神諾越做越大,締造下一個更輝煌的2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