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半年地在陶瓷人地嘴邊“唏噓”著過去了,史上最嚴《環保法》、廣東省環保廳發布的《廣東省打贏藍天保衛戰行動方案》、以及《方案(2018—2020年)(征求意見稿)》的直接影響下,佛山的陶瓷行業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一、總結梳理
1、“改氣”風波,遍地開花
歷經三十多年的發展,行業內的一線品牌大多數都在“泛佛山地區”。由于建陶產區“煤改氣”的推進,從調查情況來看,佛山陶瓷省名牌企業有40多家,之前使用水煤氣作為生產燃料的企業約占90%,現在為了應對環保整改,該類企業正密鑼緊鼓地開展大規模天然氣改造。而早已完成天然氣改造的陶企僅占10%,環保整改壓力相對較少,對企業的正常生產運營影響略少;另外,佛山的大多數陶企在進行煤改氣改造外,還有少部分企業對于廠區內技術過時、煙氣處理不達標的脫硫塔等環保設備進行更新升級換代。
在推動“煤改氣”的進程中,雖然政府考慮到陶瓷企業的經營壓力,針對陶瓷企業“煤改氣”制定了相關的優惠政策,比如在改造上、在氣價上,對“煤改氣”企業給予一定的補貼,盡量減少“煤改氣”對企業運營產生的影響。但是,大量的資金投入、高昂的運營費用、大幅增長的原料成本,都預示著一些實力弱、轉型慢、盈利能力差的陶瓷企業,終將難逃被淘汰出局的命運。
2、市場低迷、寒流迭起
“旺季還沒到,淡季已登場。”本該是“生意興隆財源廣進”的五月份,市場卻斷崖式下跌,讓眾多陶企倍感措手不及。
按照往年市場規律,上半年后的5月份是瓷磚銷售旺季,陶企將借助這一時段消耗庫存,打好新一年的銷售“攻堅戰”,然而今年三、四月份市場表現一直不溫不火,五月份即早早進入淡季,令原有的銷售計劃化為泡影。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2018年瓷磚終端市場確實“涼風陣陣”,幾乎每個城市的建陶市場都“十冬臘月吃冰棍兒 —— 里外涼”。經調查反饋:從產品風向來看,現代仿古磚、大理石瓷磚是當前的熱門產品,但很多現代仿古磚廠家并沒有大賣,由此可見在市場蕭條的形勢下,產品并沒有起到關鍵性作用;同時,在精裝房大勢下,一線知名品牌月銷售應該有所增長,如今僅徘徊在300-500萬之間。
自2015年新《環保法》實施,政府嚴厲推進節能減排環保政策,對陶瓷行業進行去產能化,陶瓷企業的環保成本、原材料成本驟增。同時,習慣于成本競爭的中國陶企,從拋光磚到拋釉磚等各大品類經過價格血拼,利潤空間已相當微薄。各項成本上漲,產品卻無法漲價,陶瓷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
3、功能時代,潮涌而至
2018年佛山春季陶博會,負離子瓷磚在行業內發力,不少企業將負離子功能推向了全系列產品。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特地、新中源等一線品牌的進入,讓負離子瓷磚品類的發展更加引人注目。
在功能性瓷磚方面,負離子瓷磚有朝著標配產品方向發展的趨勢,同時,不少企業還在負離子的基礎上,增加了發熱、殺菌、遠紅外等功能。據不完全統計,現在打負離子招牌的企業不下百家。或者可以這樣說,以負離子瓷磚為代表的功能性產品,正成為行業的新風口。
如今以負離子瓷磚為主流的功能性瓷磚,開始成為不少企業的標配產品。同時,發熱、防滑、抗菌、量子能量、光催化自清潔、地暖、光量子等名堂的功能性瓷磚也相繼推出,功能性瓷磚的時代已經到來。
傳統品類的陶瓷產品競爭已經到白熱化階段,花色創新、紋理創新都已經到了極限,因此,陶瓷產業的下一個時代,是功能性產品的時代。
在功能性瓷磚火熱的同時,上游配套企業也在不斷發力。如今陶瓷行業能夠突破創新的方向,一個是從控制成本提高勞動效率的角度考慮,在裝備上進行智能化改造;另一個方面就是從人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角度考慮,在設計和功能上進行突破,提高審美,以及增加對人們居住環境有益的功能,所以功能性產品及創新是未來的趨勢。
在眾多業內人士看來,負離子瓷磚只是功能性瓷磚的一個導火線,而最終,這個風口會將行業引向更深的層次。
4、新品造勢,力挽狂瀾
2018年,大板、柔光、玻化、現代仿古系列造勢依舊狂熱,尤以大板為甚。
開年來,在許多陶企及進口品牌的展廳中,大板儼然成為“標配”,被放置在最醒目的位置重點展示。并且,有關大板新線點火及陶企推大板的消息在行業內也頻頻傳出。一時間,大板成為陶企產品升級的新寵。
據透露,從壓機的訂單來看,2018年國內大板生產線還將繼續增加。
有資深行業人士指出“大板熱”的根本原因是,國內瓷磚發展創新已遭遇一定瓶頸,陶企急需一款差異化創新產品,搶占市場風口,彰顯企業實力,而大板早在意大利博洛尼亞展上已經展示了十年,并且已有較為成功的應用案例。國內很多企業看到后引進回來、消化吸收,以期提升企業競爭力及產品利潤空間。
而在國際市場方面,印度為了升級低端產品,進行彎道超車,加大在大板方面的投入,如今大板生產已經走到了中國的前面。
5、整裝發力,來勢洶洶
據生活家裝飾聯合騰訊家居發布的《2018年中國家居整裝設計趨勢白皮書》顯示:在裝修方式選擇上,“親力親為自己搞定”的比例為20.81%;“全屋整裝,拎包入住”的則為39.6%;其中選擇“全屋整裝,拎包入住”裝修方式的,80后占據43.57%,90后占38.93%。由此可見,80后、90、甚至00后已成為整裝的主力消費群體。
從2014年開始,整裝開始風靡家裝行業,這個足以讓整個家裝行業,以及相關的材料行業隨之改變的概念,吸引了無數的進入者。無論是傳統家裝企業還是新晉家裝力量、泛家居行業還是互聯網勢力,都在圍繞著整裝發力。
有陶企稱,截至目前,從終端調研的情況看,整裝渠道甚至已經蠶食了一二線城市零售市場60%以上的市場份額,甚至很多規模較大的整裝公司截流了市場消費主流人群的約70%,整裝未來渠道的占比預測還會上升。
在消費變革大幕下,就有陶瓷行業領軍人物在整裝方面動作頻頻。例如3月22日,東鵬發布“整裝產品包”,產品包囊括了瓷磚、潔具、廚電、吊頂、門窗、涂料等,幾乎涵蓋所有家庭裝修主材;并要成為陶瓷衛浴界首家從做主材到整體家居解決方案的企業,同時進行資源整合,把東鵬變成一個大家居平臺。
對于整裝的洶洶來勢,業內保持了高度警惕。不過,整裝行業因為亂象叢生而飽受詬病,才剛剛起步,卻步入了洗牌階段,如今年開年來,整裝公司跑路的新聞,頻見于各大媒體,以及隨后更多的整裝公司跑路事件浮出冰山一角,將整裝行業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
6、“回頭一看”,產鏈震動
5月30日,第一批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全面啟動。組建6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分別對各省(自治區)開展“回頭看”約為1個月時間的督察進駐工作。
每一輪環保風暴的來襲,均會引發制造業全產業鏈震動。前年和去年的中央環保督察,對陶瓷上游原材料價格、企業開工情況產生的重大影響,至今仍讓人記憶猶新;雖然此輪環保風暴下,已嚴禁環保“一刀切”,但釋放的能量絲毫不弱,亦深深波及到陶瓷及相關上游產業。
二、有利因素
1、國家政策大力引導和支持陶瓷行業產業升級
國家已出臺多項政策,大力引導、鼓勵我國建筑陶瓷行業進行產業升級,以及2015年5月《中國制造2025》發布,將為我國陶瓷產業向智能化、綠色化、信息化進一步發展奠定堅實的政策基礎;
2、快速發展的城鎮化直接拉動陶瓷產品需求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工業化進程加速,我國城鎮化已取得較大成績。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歷史性變革,城鎮化率年均提高一點二個百分點,八千多萬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吸納了大量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推動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促進了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
三、不利因素
1、燃料成本的增高
發展低碳經濟,佛山地區的陶瓷企業基本沒有選擇重油或柴油等燃料進行生產。而佛山制瓷業的主要燃料是煤和天然氣,由于佛山本地不產煤和天然氣,需要從外省購買,導致造價成本高昂。
2、仍面臨一定能源、環境壓力
目前,佛山市高品質陶瓷的生產企業雖然已普遍在節能減排上取得較大成績,但由于部分陶瓷產區承載的產能較大,對當地的經濟、環境協調發展帶來了一定壓力,因此在未來仍面臨著一定的能源、環境壓力。陶企必須樹立超前的綠色發展意識,向循環經濟的方向深入發展。
3、國際貿易壁壘增加
我國是最大的陶瓷生產及出口國,產品質量好、價格低,對海外陶瓷市場造成了一定沖擊力。他國(地區)陶瓷產業為了自我保護,建立了貿易壁壘以阻礙我國陶瓷出口,對我國陶瓷行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四、發展方向
目前陶瓷行業發展新常態特征明顯,特別是目前國家“一帶一路”理念的提出,陶瓷行業也希望在這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一是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做強陶瓷企業總部。從整個佛山市的經濟發展水平來看,政府的產業政策導向必然是要走新型的工業化道路,因此也必然優先選擇發展總部經濟。對陶瓷產業而言,發展總部經濟可以強化產業鏈上的高附加值環節,譬如研發、設計、營銷、物流等,也可以將企業總部與生產基地分離,但不能使產業完全空心化;
二是從陶瓷產業的特性來看,發展總部經濟還要一定程度上需要制造業的支撐,如果將所有的建陶工廠都遷移到異地,其他經營環節也將逐漸虛化,所謂總部經濟也就失去了實質性的依托。
然而在我國暫還沒有成熟的建陶總部經濟模式可以借鑒,因此佛山地方政府和建陶企業都應加強對建陶產業總部經濟的研究,探尋一種符合建陶產業特性的總部經濟模式,尤其是在資金運籌、稅務安排等方面,需要省市區三級政府的統一布置和協調。而佛山現有的布局,離真正意義上的總部概念還有很大的距離,總體而言,還需要不斷探索嘗試和調整提升,那就需要企業走更加獨特的產品創新、設計創新路線,開創一種新的潮流,將規模增長轉到設計、文化、藝術等方面,“轉方式、強機制、練內功、增效益”,開辟一條新路,這樣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讓陶瓷企業總部功能真正強大起來。
(來源:佛山市禪城區陶瓷行業協會項目研究部,轉載請注明出處。內容如有侵權, 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