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能力的提升,智能自動、品牌品味、個性藝術、綠色健康將成為陶瓷行業的新風向,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也對瓷磚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陶瓷企業在2019年面臨著更大的考驗,無論是擴張兼并,拓展版圖,還是痛苦掙扎,謀求發展,在行業洗牌的大勢之下,陶瓷企業應如何辨風而行,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趨勢一:行業生產向智能自動化轉變,成本降低。
近年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極大地提高了陶瓷行業的生產技術,隨著陶瓷行業生產技術的進步,一些傳統落后的生產設備和復雜繁瑣的生產程序將會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等靜壓成型、自動修坯等智能化、自動化的先進設備。
而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的平穩快速發展,我國勞動力市場出現了勞動力短缺、用工荒的現象,勞動成本不斷上升,而陶瓷行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陶瓷行業必須向智能化,自動化的方向發展,建立工藝簡單,連接緊湊的設備和生產線,在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提高產品的質量。
趨勢二:綠色健康的陶瓷產品將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焦點。
現在“綠色”已然成為各種產品健康的代名詞。金意陶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何乾曾說:2019年,綠色發展將成為趨勢。
陶瓷作為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日用品,其制品和生產過程也需要綠色化,這樣,就必須解決陶瓷制品鉛、鎘等重金屬含量超標的問題,達到了無毒耐用且造型美觀的要求。除此之外,還應該發展新型的健康陶瓷,如:具有特殊保健功能的微量元素保健釉、抗菌陶瓷、遠紅外線高能量生化陶瓷。具有特殊保健功能的微量元素保健釉、抗菌陶瓷、遠紅外線高能量生化陶瓷。
趨勢三:陶瓷產品將由大眾化向個性化的趨勢發生轉變
主流的消費群體正在發生代際轉換。由于在生活水平、文化背景、藝術欣賞程度等方面存在差異,60后、70后、80后以及90后各自對產品的需求也不同,年輕的消費群體更喜歡質地優良、格調高雅、具有文化藝術風格的陶瓷用品。他們對陶瓷在色彩、造型、寓意、文化內涵等方面有著各種各樣的個性化需求,這一趨勢將促使整個陶瓷行業的生產風格發生改變。千篇一律、一成不變的傳統瓷磚不再能滿足個性化的巨大市場空間。
這一趨勢的核心在于文化價值和藝術創意。因此,企業要有強大的產品創新和設計能力,才能順應消費潮流,而又開創更大生存空間。
趨勢四:陶瓷企業的品牌化建設日趨緊迫
盡管我國陶瓷產量穩居全球首位,但陶瓷企業缺乏品牌意識,我國擁有自主知名品牌的陶瓷企業少之又少。因此加強品牌意識,構建及完善品牌營銷體系,是陶瓷行業未來的一大趨勢。
金尊玉大理石瓷磚董事長南順芝:陶瓷行業做品牌一定要做自己,未來是品類的天下,不要人云亦云,不要盲目跟風,潮流的東西來的快去的也快,做出自己的標桿性產品才不會被市場所淘汰。品牌定位一定要清晰,品牌定位=人群定位,自己的品牌適合什么人群一定要搞清楚。
品牌營銷體系的構建及完善,是保證企業降低資金運作成本、克服生產運作困難、幫助產品銷售、提高產品溢價的關鍵。
趨勢五:提高產品附加值是陶瓷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英國的皇家道爾頓、德國的唯寶、法國的哈瓦龍等品牌在世界范圍內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其產品單價遠高于普通的日用陶瓷產品。建筑陶瓷企業在構建和完善品牌營銷體系的同時,也需加快步伐,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建筑陶瓷企業通過品牌化建設,可以實現由產品輸出向品牌輸出的轉型,從而進一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進而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實現可持續發展。
趨勢六:陶瓷行業品牌集中度會更高
冠星陶瓷企業營銷總經理王貴蘇:未來陶瓷行業的品牌集中度將會更高,是大品牌、低價格、全風格。我看好未來全品類的品牌,綜合性品類的品牌會更有優勢。因為終端渠道分化厲害:精裝、整裝、工程、設計、零售等,走單一渠道會比較艱難。只有各個渠道都有占有率,品牌未來才有足夠發展空間。
服務于建筑裝修材料及陶瓷行業的專業媒體美家網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中小企業會越來越難生存,因為市場門檻越來越高。無論是生產環節的環保、成本壓力,還是終端的多渠道,都不會容易應對,壓力會越來越大,調整格局走出個性化品牌之路是關鍵一步。
后記:聽風者,能于風聲中辨其行跡,聽其真律,順風而行;跟風者,慣于熱鬧中借其聲勢,仿其形貌,隨風而動。不管是聽風者,還是跟風者,都是辨風而行。陶瓷企業要抓住發展的大風向。
(來源:美家網,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內容如有侵權, 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