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于網絡)
國際工程承包是一項綜合性的國際經濟合作方式。它是指從事國際工程承包的公司或聯合體通過招標與投標的方式,與業主簽訂承包合同,取得某項工程的實施權利,并按合同規定,完成整個工程項目的合作方式。通過國際承包工程,可以實現技術、勞務、設備及商品等多方面的出口,不僅能多創外匯,而且具有一定的政治影響。
國家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的61個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項目中新簽合同額1443.2億美元,占同期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的54.4%;完成營業額855.3億美元,占同期總額的50.7%。
對外開放格局不斷擴大,我國海外合作項目增多,與多個國家實現友好互通往來。現今,中國在高鐵、道橋、建筑領域的水平已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通過海外工程承包不僅可以為東道國帶去技術支持,滿足當地對電力、交通、大型公共建筑等基礎設施的需求,同時可以輸出自身優質的富余產能,實現國際產能合作。
借力“一帶一路”戰略,陶瓷企業“走出去”面對的將是更低的門檻、更少的壁壘以及國內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
我國陶瓷行業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產品在技術、質量方面和國際一流陶瓷相比差別不大。只是因長期推行低價策略,導致國際市場對我國陶瓷產品的認可度不高,而陶瓷質量水準需要較長時間來體現,陶企苦于如何被國外市場認同其產品品質及價格。
參與海外工程合作項目,是陶企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獲得當地市場認可的有效途徑。
陶企的質量、價格優勢
工程項目是以工程建設為載體的項目,是作為被管理對象的一次性工程建設任務。它以建筑物或構筑物為目標產出物,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按照一定的程序、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并應符合質量要求。
海外工程項目不僅是我國對東道國的技術支持,也是實現合作共贏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且海外市場監管機制相對完善,對產品的質量檢驗較嚴格。陶企出口的產品都遵循國際檢驗標準,并不斷引進先進生產設備和技術,加上企業自身研發力度的加強,產品質量穩定性增強,品質顯著提升。
“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不斷向世界展現制造強國風范,我國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持續提升。
印度陶瓷興起,我國陶瓷產品受到一定的沖擊。印度人口密集,勞動力成本低,陶瓷具有更低的生產成本優勢,我國陶企的價格優勢被縮減。但總體來看,我國陶瓷既具高質量又經濟實惠,在國際市場上的同類替代品較少,仍是多個國家主要選擇的商品之一,印度陶瓷所帶來的沖擊范圍有限。
樹立品牌形象
工程項目建設是展現我國強大的制造能力的過程,也是向國際市場展示產品質量的過程。國際市場注重品牌帶來的全方位體驗,以往單純的“性價比”模式已經成為了過去,而品牌建設中,尤以口碑為重中之重。當陶企參與的海外工程項目發展成為該地區的標志性建筑時,將是宣傳產品質量的有力途徑,有助于樹立品牌形象,形成口碑效應,為打開當地市場奠定基礎。
因文化差異,人們對于外來品牌總是持疑態度,防范性強。陶企在進入國外市場時,難點在于如何增加當地居民的熟悉感,獲得消費者信賴。且海外媒體宣傳的重點與國內不同,側重對企業實際生產經營情況的宣傳。陶企通過使用中的建筑展現產品質量,結合媒體宣傳,更易提高居民熟悉感,讓居民愿意購買陶瓷產品。
工程項目涉及的周期長、范圍廣、資金大,陶企之間需優勢互補、協同推進,構建全產業鏈戰略聯盟,依靠整體優勢拓展海外工程項目參與之路,以增強國際市場開拓能力,提升國際經營能力和綜合實力。
(來源:美家網,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內容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