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絡)
6月22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出版的《世界能源藍皮書: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9)》(以下簡稱“藍皮書”)在北京發布。藍皮書指出,中國“煤改氣”政策自實施以來,成效較為顯著,是我國能源發展的必要環節,更對我國一次能源結構的改善和大氣環境污染的治理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藍皮書指出,因國家對清潔能源發展的大力推動和鼓勵,中國“煤改氣”在過去幾年取得了實質性成效。天然氣在一次能源的占比也從“十二五”初期的5%穩步提升至2018年的7.5%。同時,天然氣作為一次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清潔環保的特點,對于中國改善大氣環境污染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未來10年,天然氣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將由2018年的7.5%上升至15%左右。加之,我國政府對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高度重視,2020年中國天然氣在一次能源中占比將達到8.3-10%,預計供應能力和消費量達到3600億。因此,天然氣在中國的發展依舊處于發展中期,未來發展潛力和增量空間巨大。
藍皮書進一步指出,“煤改氣”相關政策的實施,針對大氣環境改善也已取得實質性進展。以北京為例,2013年到2018年,PM2.5的年均值逐年下降,冬季的峰值也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這說明“煤改氣”政策的強制性力度對空氣質量的改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藍皮書還指出,“煤改氣”政策主要體現在工業、發電和居民板塊,其用氣量呈現逐年遞增趨勢。首先,工業板塊。2018年中國天然氣工商業消費量占比為39%,約1104億立方米,而2011年工商業占比只有32%,約419億立方米。可見,工商業“煤改氣”近年來取得了顯著發展。其次,發電“煤改氣”板塊。相較工業“煤改氣”,發電板塊因天然氣發電的經濟脆弱性,而更需要國家實施相關配套政策來扶持天然氣領域發電。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天然氣發電占比為18%,在天然氣發電領域,仍亟需政策的重新定位。再次,居民“煤改氣”板塊。當前,城市燃氣發展已穩步推進至三四線城市。2018年城市燃氣消費占比為33%,比2011年上升2個百分點。農村“煤改氣”目前仍需依靠政策力度推進。由于農村“煤改氣”的用氣規模小、投資回報慢等原因,自發投資農村“煤改氣”的力度和進展速度并不快,仍需進行大力且持續推進。
藍皮書認為,“煤改氣”政策雖已取得實質性成效,但也面臨諸多問題,主要集中在產供儲銷運規劃、時間規劃、區域規劃、市場化體系建設等多個方面,這個過程需要高屋建瓴的政策統籌及實施機制和步驟,以確保“煤改氣”政策健康有序地開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