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六合、天津中關村、三亞等地“定向”放寬人才購房限制;業內認為對于樓市的整體影響較小。
新一輪人才購房政策來襲。近日,包括南京六合、天津中關村以及三亞在同一時間段“定向”放寬人才購房限制,引起輿論熱議。對此,專家認為,不可否認會變相刺激購房需求,但是板塊內的放寬,對于樓市的整體影響較小,不會改變中央“房住不炒”的主基調。

(圖片來源于網絡)
定向放寬人才購房限制
“南京六合區放松限購,外地人購房不再要求社保或完稅證明的消息”在業內廣為流傳。多家南京媒體報道,南京六合不動產登記中心已確認,針對外地人的限購政策放松,目前已經開始執行。
天津發布《關于天津市促進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項目發展的政策措施(試行)》征求意見的公告,對戶籍暫未遷入天津市的職工,其家庭在天津無住房的,可在天津市購買住房1套,不再提供在津社會保險或個人所得稅證明。
三亞相關政府部門也簽發了《關于進一步完善人才住房政策的通知》(簡稱《通知》),并未公開披露,但是消息快速在坊間釋放。直至10月21日,該通知在三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官網進行了正式披露。其中,最受關注的是,實際引進并在三亞工作但尚未落戶的各類人才,其中包括全日制大專及以上學歷人才(含國外、境外高校畢業生),符合瓊人才局通〔2019〕24號文件精神繳納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本人可申請購買1套住房。
而在今年6月份,三亞已經進行過一次人才購房政策的放松。與之前相比,三亞此次人才新政將人才購房政策降至大專以上,且社保、納稅期限有可能降至一年,進一步放寬。
人才政策更為下沉、聚焦
值得關注的是,人才相關政策并不是首次,已是去年以來出現的第三輪。
與之前相比,10月之后的新一輪人才政策不再含蓄,更具針對性,將人才引進直接與降低購房門檻掛鉤。諸如天津10月15日的人才新政,僅在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寶坻中關村科技城試行一年,其中規定,對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項目,對戶籍暫未遷入天津的職工,其家庭在天津無住房的,可在天津購買1套住房,無需社保或納稅證明。這說明了,政策的出發點是為了配合北京相關產業轉移的戰略,進而為相關職工提供購房優惠和保障措施。
還有此前,蘇州吳中區向人才定向出售“優購房”,最高給予30%折扣,南京對在南京企業工作的博士提供買房、租房等一系列安居政策。
業內人士表示,此輪人才政策最大的特點是定向寬松,針對特定區域的特定人才或產業人才,出臺針對性政策,其目的是為了吸引人才。
合碩機構首席分析師郭毅進一步表示,此輪人才政策最明顯的特點是下沉到城市中具體產業板塊,顯示了各大城市的求才若渴,對于人才引進的強烈需求。但是郭毅指出,人才政策應該是系統的,人才購房政策只是其中一環,還要加大產業政策的扶持力度,積極引進生活配套類設施,真正留住人才實現產城融合大發展。

業內稱應防止非理性熱度
此次的人才政策將人才吸引與購房限制直接掛鉤。市場不禁懷疑,這是否會引起樓市波動?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表示,不可否認人才政策的落地的確會引發限購不同程度放松,限購放松程度不同對各地樓市熱度的拉升效果也會有相應差異,效果可能會呈現天壤之別。
張波指出,目前的城市松綁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一類是“被松綁”,例如近期天津的政策調整,主要目的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項目,核心訴求并非放松調控,試點區域也有明確限制,對樓市市場層面的影響也會相對有限。另一類表現為“真松綁”,例如南京六合、海南三亞的限購門檻有所降低,這些政策雖然是從人才入手,但對市場將帶來實實在在的提升效果。
特別是三亞的人才政策,將人才限購政策降至大專以上,且社保、納稅期限有可能降至一年,具有普適性,涉及范圍更大。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認為,三亞房地產市場明顯退燒,人才政策有變相刺激房地產的嫌疑。
根據三亞市統計局的數據,1-8月,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83.3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50.0%。
張波也認為,全域性大面積人才落戶買房制度推行還應慎重,尤其是在限購層面,對社保或納稅期限要求如放松過快、區域過大,則對于樓市非理性熱度提升會起到催化作用,也不利于“房住不炒”主基調的貫徹落實。
對于后續發展,張波表示,從人才引進的角度進行定向化樓市放松,預計今年四季度還會在不少城市推行,這一政策是否真正可吸引到相應人才則不能一概而論,一般來說指向性精準、明確的人才政策效果相對更突出,比如天津中關村政策很難會有投資需求鉆空子。
